状态

俄前线指挥官:很多北约雇佣兵攻入俄本土,可以断定的是该行动由北约司令部直接领导 2024-8-11 09:30:06 发自江苏连云港

本站群第一用户 微博 只看楼主 1318

融合站点 - 私人主页 - 专栏文集 - 监督评点 - 我的信箱
俄前线指挥官:很多北约雇佣兵攻入俄本土,可以断定的是该行动由北约司令部直接领导 ... ...

  据塔斯社8月9日报道,车臣特种部队指挥官、俄武装力量军事政治总局副局长阿普特·阿劳季诺夫少将认为,乌军在库尔斯克方向的行动由北约司令部领导。

  据报道,阿劳季诺夫对战地记者说:“当然,可以断定的是,该行动由北约司令部直接领导。这个问题无可争议,因为乌克兰人自己不大可能做得成。”

  报道说,阿劳季诺夫正在库尔斯克方向作战,他表示,那里有很多法国和波兰雇佣兵。“目前我们确认在所有(战局紧张的)方向上都有非常多法国人和波兰人,也就是说,(在库尔斯克方向上)有很多雇佣兵。”

  俄罗斯国防部8日在社交媒体上发文说,俄武装力量和俄联邦安全局边防部队继续在库尔斯克州苏贾区等多地阻击乌克兰的袭击。俄军还对乌克兰苏梅州的乌军预备部队进行了空中打击。(来源:参考消息)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



相关主题:

状态
回复
本站群第一用户 2#
站点:4577 2024-8-11 09:33:06 发自江苏连云港
  乌克兰千人部队罕见越境突袭,是否越过俄罗斯“红线”?

  当地时间8月6日,俄方称乌克兰军队企图进入库尔斯克州,俄罗斯联邦安全局边防局和俄罗斯武装力量携手阻止了乌军突入。根据俄国防部公布的信息,约1000名乌军士兵参与此次行动,在坦克和装甲车等重型装备的帮助下向库尔斯克发起进攻。除地面行动外,乌军还同时进行远程炮击。

  根据俄卫生部8日消息,8月6日至8日乌军向库尔斯克地区发动的炮击已造成66人受伤,其中包括9名儿童。另据塔斯社最新数据,6日以来的袭击已造成5人死亡。

  截至目前,乌官方尚未就此次袭击做出明确回应。此次行动被认为是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乌军首次派出大规模地面部队对俄领土发动的袭击。过去3天,关于库尔斯克地区战况的信息众多,但多数难以得到核实。

  当地时间2024年8月7日,俄罗斯库尔斯克州,俄罗斯伊斯坎德尔-M导弹发射器对乌克兰坦克和装甲车进行了导弹袭击。本文图片视觉中国图

  据新华社报道,俄罗斯库尔斯克州代理副州长别洛斯托茨基8日说,政府已组织约3000名当地民众撤出遭袭区域,约1500人被安置在临时住所。俄国防部在社交媒体上说,俄武装力量和俄联邦安全局边防部队继续在库尔斯克州苏贾区等多地阻击乌克兰的袭击。

  据塔斯社8月9日最新消息,库尔斯克当局称该地区的行动形势依然严峻,计划采取额外的安全措施将民众从库尔斯克州危险地区转移出来。

  此前,俄总统普京7日与俄多个政府部门负责人召开会议,指责乌方通过袭击民用建筑进行武装挑衅。俄军总参谋长格拉西莫夫线上连线普京向其汇报战况时表示,俄北方集团军部队正与联邦安全局边防军一起“继续消灭敌人”,“敌人向库尔斯克方向深入俄领土的推进已被阻止。”同日,库尔斯克宣布进入紧急状态。8月8日,库尔斯克当局称,乌军“没有前进一米,相反正在后退”。

  另据美国战争研究所7日发布的战况分析报告,在8月7日对俄领土的持续机械化进攻行动中,乌军已确认向俄库尔斯克州推进了长达10公里的距离。8月6日和7日公布的地理定位录像显示,乌装甲车辆已推进至38K-030路线沿线、距俄乌边界约10公里的阵地。另据该研究所8日最新战报,乌军越境袭击仍在继续,有报道称其出现在距俄乌边境约35公里处,但并未控制其推进最远距离内的所有地区。

  当地时间2024年8月7日,俄罗斯库尔斯克州,一架卡-52“短吻鳄”攻击直升机在与边境地区的一次行动中击败了乌克兰武装部队。

  行动精心策划,规模远超此前

  《纽约时报》8月8日报道称,对库尔斯克地区的袭击是乌克兰自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对俄领土发动的第三次重大地面袭击。而根据公开来源情报分析师对俄受攻击地区的照片和视频的研究,此次袭击似乎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一次。

  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全球治理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赵隆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表示,此次行动在参与的人员规模、装备水平、实际效果方面都远超出此前,不再是针对别尔哥罗德等地区的小规模试探或渗透,而是经过精心的组织策划。

  赵隆进一步分析称:“由于俄军在苏贾地区和科列涅沃地区只有少量军队、边防和内务部队,缺乏重型武器装备,被乌军找到了最大薄弱点。这说明兼顾前线攻击和边境保卫对俄而言不再是轻松任务,情报和保密工作也存在问题。”

  上海外国语大学上海全球治理与区域国别研究院助理研究员王思羽对澎湃新闻表示,俄罗斯目前能做的,只有尽快集结境内部队,或者调遣在前线的部队进行反击。但反击效果如何,乌克兰会不会在俄反击后利用这一点在其他方向开展突破进攻或突然行动,还不好说,需要观察。“我认为乌克兰的行动刚开始。乌方此次行动肯定是更长期的,在政治层面是战略级别的,不排除可能会修筑工事,进行长期占领。”

  当地时间2024年8月8日,俄罗斯库尔斯克州,俄军在边境地区发动导弹袭击,袭击目标是乌克兰武装部队的军事装备。

  截至目前,乌克兰政府未对此次袭击做出明确的正面回应。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顾问波多利亚克8日称包括库尔斯克州和别尔哥罗德州在内的俄本国领土上“人们惯常的生活方式遭到破坏”,但没有明确提及乌军在库尔斯克的攻势。

  乌总统泽连斯基也未对乌方在库尔斯克的行动做出直接表态。不过,泽连斯基8日在其社交平台公布的一则视频讲话中表示,“每个人都可以看到,乌克兰军队知道如何出其不意。而且知道如何取得成果”。此外,泽连斯基还称,对俄罗斯施加的压力越大,和平就越接近,并表示俄“必须感受到战争”。

  另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乌克兰议员洪恰连科(OleksiyHoncharenko)7日晚表示,乌军已控制库尔斯克地区苏贾市的一处天然气设施。目前,这是俄天然气经乌克兰进入欧盟的唯一入口。报道称,这一说法尚未得到核实,但洪恰连科的评论是乌官员首次证实侵入俄领土。

  据俄罗斯《生意人报》报道,乌军袭击苏贾地区消息传出后,欧洲天然气期货价格7日一度升至每1000立方米450美元,刷新今年以来的最高纪录。报道援引独立分析人士的分析称,经乌过境的天然气约占欧洲天然气消费总量的4.5%,主要接受国是匈牙利、斯洛伐克、奥地利、意大利。如苏贾地区天然气过境运输终止,会给欧洲消费者带来不快,但并不严重,最困难的情况可能出现在奥地利和匈牙利。

  8日,乌能源部长加卢先科表示,俄罗斯经乌克兰向欧洲输送天然气的中转路线仍在正常运行,俄方未就天然气过境情况与乌联系。

  库尔斯克代理州长斯米尔诺夫则称,该州已与俄石油公司总裁伊戈尔·谢钦就燃料和能源综合体工作情况进行交流,开展系统性工作,为所有加油站配备电子战和装甲战防护设备,以确保“所有加油站都能正常运转,燃料有供应,储备充足”。

  此外,发生在库尔斯克的交战也引发外界对于该地区核电站安全情况的担忧。该核电站位于苏贾以东70公里处,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核电站之一。一些分析人士认为,能源设施是乌此次袭击的重点目标,“能源供应越不稳定,俄经济就越不稳定”。

  当地时间8月7日晚,俄罗斯国民卫队发布公告称,已加强对库尔斯克核电站的保护措施。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9日向塔斯社表示,该机构正在关注有关最新事态发展的报告,与冲突双方都有沟通渠道,目前没有理由担心库尔斯克核电站的核安全问题。

  当地时间2024年8月7日,俄罗斯库尔斯克州,一架俄罗斯“柳叶刀”神风特攻队无人机在边境地区袭击乌克兰“蟹”式自行榴弹炮。

  松口和谈之际,欲获更多筹码

  《华盛顿邮报》8日报道称,乌军对库尔斯克发动突然袭击似乎是为了让俄感受到战争的来临,因为在俄罗斯,许多人并没有感受到冲突的直接影响。此次行动也可能是为了转移俄军在前线其他地点的注意力,近几个月来乌军在这些地点不断失利。

  分析人士认为,在近期战场失利、美国大选为俄乌冲突前景带来不确定性的背景下,乌方可能正试图为此后与俄进行谈判赢得更多筹码。与此同时,也有人质疑乌为何要在为守住本国领土上的阵地而进行激烈战斗之际将本就稀缺的资源投入到新地区的冒险袭击之中。

  赵隆认为,乌方此次行动至少具有军事、政治和心理三类目标。军事上,乌方希望开辟新战线延缓俄军在顿涅茨克方向的进展,调动俄空天军的活动缓解前线压力。政治上的目标则更为重要,即打破所谓特朗普若成功当选美国总统,美俄可能将乌作为筹码进行交易的论调,主动掌握与俄谈判、实现停火的条件,以及定义胜利标准的话语权,为最终的谈判积累筹码。而在心理上,乌方希望以此次大规模行动遏制乌克兰国内出现的悲观主义苗头,同时,增加欧洲持续援助乌克兰的信心。

  在前线战事胶着、美国即将迎来大选之际,俄乌双方近几个月来均对和谈有所“松口”。

  普京曾在6月开出明确条件,包括乌承诺不加入北约,保持中立、不结盟、无核地位;乌军完全撤出卢甘斯克、顿涅茨克、赫尔松和扎波罗热地区、西方取消所有对俄制裁等。俄联邦安全会议秘书绍伊古则在8月6日表示,基辅对普京提出的条件“没有任何反应”,在日内瓦召开的会议以及乌方的和平方案都“没有意义”。此外,俄联邦委员会主席马特维延科近日表示,基于俄宪法有关规定,俄方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赫尔松、扎波罗热等地区“不能也不会有任何‘领土让步’”。

  乌克兰方面近来也频繁释放和谈信号,计划在11月召开第二次乌克兰问题和平峰会,并表示愿意接受俄代表参加会议。此外,泽连斯基7月底接受采访时曾被问及是否可能放弃部分领土以结束冲突。当时,泽连斯基表示,乌领土的命运应该由乌克兰人民决定。有分析认为,泽连斯基可能是在暗示需以全民公决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

  基辅国际社会学研究所(KIIS)5月16日至22日和6月20日至25日期间面向居住在乌政府控制领土上的成年公民进行民调,向其询问关于与俄实现和平的可能妥协方案,结果显示到今年5月愿意做出领土让步的受访者增加至32%,而在2023年底,这一数据仅有19%。但与此同时,仍有55%的乌克兰民众拒绝做出任何形式的领土让步。

  库尔斯克袭击发生后,乌克兰总统办公室主任叶尔马克在一则于8月8日公布的采访中表示,俄代表参加第二次和平峰会是有可能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第二次峰会将标志着与俄谈判的开始,并称乌方希望此次会议能够“在所有赞同我们计划的负责任国家的见证下举行”,而非以俄乌双边形式开展。

  战火蔓延,“红线”还存在吗?

  此次乌军大规模越境袭击引发外界对于俄乌冲突可能进一步升级的担忧。普京在7日将其定性为乌对俄“最新一次大规模挑衅”。俄驻美国大使安东诺夫同日表示,乌军袭击民用设施的行为是恐怖主义行径,在袭击库尔斯克州时使用了美制武器。

  据英国《金融时报》8月8日报道称,经其对相关视频的核查,美国“斯崔克”(Stryker)战车和德国“黄鼠狼”(Marder)战车已被证实在此次战斗中出现在俄境内。对此,德国方面未予以证实,仅表示德国支持乌对俄进行打击。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则称,乌有权在行动中使用西方装备,美方政策没有改变。此外,美国此前并不知晓此次进攻,将要求基辅提供更多细节。

  在接受BBC采访时,乌克兰议员洪恰连科表示:“我们正在向世界表明,世界不应害怕局势升级或普京的反应。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公认的俄罗斯领土首次被占领,普京并没有(转而)使用核武器。”

  对于乌军此番袭击是否越过俄“红线”,赵隆认为,从过去两年多的战场实际来看,各方的所谓“红线”和“底线”都在动态调整,而真正的“红线”是这场危机不能演变为俄罗斯和北约之间的直接冲突,因此双方在对外表态和战略决策的不同层面,保留了一定的解释和模糊空间,这条最大“红线”依旧存在。因此,俄方的回应与此前数次乌军越境袭击相比,或许不会出现性质上的差异,而是强调范围和力度的增强,特别是具有宣传意义的战果。

  对于北约来说,王思羽表示,其“红线”一是俄不能在乌克兰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二是不能威胁基辅政权的安危;三是不能对北约领土和北约领土内的北约平民、资产构成严重威胁,或造成损伤。

  目前,美方已否认此次袭击可能使得冲突进一步升级。8日,五角大楼副新闻秘书辛格表示,美国从一开始就支持乌克兰保护自己免受越境袭击,尽管库尔斯克袭击涉及的是地面部队而不是导弹或无人机,但同样符合这一政策,乌正在库尔斯克地区“采取行动保护自己”,美国不认为这是升级局势的行为,“乌克兰正在做它需要做的事情,以便在战场上取得成功”。

  同样是在8日,欧盟委员会外交事务发言人斯塔诺在回答有关乌袭击俄库尔斯克地区的问题时也表示,乌克兰正在进行一场防御战。斯塔诺称:“乌克兰拥有自卫的合法权利,这包括在敌方领土上打击敌人。”

  联合国秘书长副发言人哈克则表示,库尔斯克地区的事态发展有令“危机升级的风险,令人震惊,我们希望看到局势尽可能降级”。此外,由于联合国未在当地派驻人员,因此不掌握具体情况,但呼吁各方采取措施保护平民免受伤害。

  俄库尔斯克州与乌克兰苏梅州接壤。数月以来,苏梅州频繁遭到俄炮火攻击。《华盛顿邮报》评论称,虽然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允许乌克兰使用西方援助的武器来阻止或拦截来自俄罗斯的袭击,但此次对库尔斯克的袭击标志着美国官员首次将同样的规则用于越境地面进攻。

  对于西方会否在未来进一步放宽限制,赵隆认为,美国和欧洲部分国家对乌攻击俄边境地区的限制部分放开,但强调其应具有战术性而非战略性,也就是限于破坏俄利用边境地区对乌进行打击,缓解乌军前线防守压力等,但大规模进入俄战略腹地引发的升级并不在考虑范畴。目前,双方都在投入后备力量,此次边境交火或许不会像此前几次一样很快结束,但难以诱发在俄罗斯战略纵深地区的大规模战斗,美欧虽然“默许”乌开辟新战场,但出于避免升级的考虑,对进一步放开援乌装备的使用目标问题上会比较谨慎。

  美国政治学家、纽约城市学院政治学荣誉教授、哥伦比亚大学萨尔茨曼战争与和平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拉詹·梅农(RajanMenon)也向澎湃新闻表示,北约不希望与俄开战,双方发生直接冲突的可能性不大。

  “北约对乌克兰使用其提供的武器在俄境内打击目标施加了限制,并明确表示不允许乌向俄境内发动纵深打击。即便乌面临失败,北约也不可能进行军事干预来帮助乌克兰。与此同时,核战升级的风险已被大肆宣扬,但普京在言行上一直小心谨慎。他明白,对乌克兰使用核武器可能会引发一连串无法控制的事件,国际社会的反应将是完全负面的。”梅农说道。(澎湃新闻)

融合站点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综合站点
  • 专题特色
  • 公益站点
  • 党政机关
  • 团体单位
  • 营业机构
  • 企业集团
  • 商家店铺
  • 个体执业
  • 个人站点
  • 私人主页
  • 辅助节点
  • 资讯摘要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媒体摘要
  • 时事热点
  • 观察瞭望
  • 潮声愿景
  • 世界国际
  • 军事战略
  • 交往合作
  • 政策政务
  • 经济产业
  • 社会发展
  • 科学技术
  • 综合资讯
  • 宣传报道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部门建设
  • 区域振兴
  • 民主法制
  • 时代精神
  • 时代风采
  • 时代人物
  • 理论实践
  • 改革创新
  • 基层民生
  • 公益慈善
  • 志愿行动
  • 本纪列传
  • 政风行风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作风建设
  • 效能评议
  • 纠风整风
  • 揭露曝光
  • 时风聚焦
  • 风气时评
  • 监督检查
  • 提醒警示
  • 纪检监察
  • 反腐问责
  • 风范表率
  • 案例借鉴
  • 综合分区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综合论坛
  • 时代参考
  • 时代博览
  • 历史大观
  • 学习园地
  • 学术论文
  • 问题研讨
  • 信息公开
  • 文学作品
  • 故事传说
  • 照片图片
  • 视频短剧
  • 专题专栏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潮流时尚
  • 名品名牌
  • 大众生活
  • 兴趣爱好
  • 创业就业
  • 协作共生
  • 拉抬推广
  • 打压限制
  • 会展节庆
  • 特殊主题
  • 自媒专栏
  • 专题集锦
  • 地方论坛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北京论坛
  • 天津论坛
  • 河北论坛
  • 山西论坛
  • 内蒙论坛
  • 辽宁论坛
  • 吉林论坛
  • 龙江论坛
  • 上海论坛
  • 江苏论坛
  • 浙江论坛
  • 安徽论坛
  • 福建论坛
  • 江西论坛
  • 山东论坛
  • 河南论坛
  • 湖北论坛
  • 湖南论坛
  • 广东论坛
  • 广西论坛
  • 海南论坛
  • 重庆论坛
  • 四川论坛
  • 贵州论坛
  • 云南论坛
  • 西藏论坛
  • 陕西论坛
  • 甘肃论坛
  • 青海论坛
  • 宁夏论坛
  • 新疆论坛
  • 台湾论坛
  • 香港论坛
  • 澳门论坛
  • 泛亚论坛
  • 欧洲论坛
  • 非洲论坛
  • 北美论坛
  • 南美论坛
  • 大洋论坛
  • 行业论坛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居民服务
  • 医药卫生
  • 餐饮住宿
  • 金融财税
  • 交通运输
  • 教育培训
  • 人力资源
  • 休闲娱乐
  • 租赁拍卖
  • 批发零售
  • 商务服务
  • 顾问咨询
  • 软件信息
  • 手工零活
  • 纺织服装
  • 鞋帽箱包
  • 珠宝配饰
  • 手机数码
  • 家电办公
  • 家居日用
  • 美妆养护
  • 母婴玩具
  • 轻工食品
  • 体育旅游
  • 家装建材
  • 房屋地产
  • 农林牧渔
  • 文艺文创
  • 媒体出版
  • 五金交化
  • 电子电气
  • 机械设备
  • 车辆船舶
  • 军工航天
  • 能源化工
  • 冶金矿产
  • 安防环保
  • 工程项目
  • 公共管理
  • 行业其他
  • 时代版务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在线发稿
  • 版务规则
  • 共商网是
  • 公告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