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3日,美国青年在犹他谷大学悼念查理·柯克。(法新社)
美国最大的保守派青年政治团体美国转折点联合创办人查理·柯克近日在犹他州一场大学活动中遭遇一枪毙命的事件,震动美国社会和国际,他长期力挺的美国总统特朗普更罕见要求全国下半旗致哀。我国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兼内政部长尚穆根评论此事时指出,事件虽令人吃惊但并不意外,民主的有效运作必须以法治和秩序为基础,美国内部政治分歧持续恶化,导致共和、民主两党的人都受害。事件令人反思,新加坡以严厉的法规和凝聚人心的社会政策让国人对国家有参与感,是维持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关键。
美国与政治相关的暴力事件不时发生,和长期以来剑拔弩张的政治文化密不可分,左派与右派政治人物不以寻求对话、妥协和共识为目标,甚至把各自立场极端化,导致知识界也被迫站队,社会大众对很多议题长期莫衷一是或陷入困惑。主流媒体不以中立超然为专业追求,则持续为激进者的仇恨添柴火,试图秉持客观论述的言论甚至被媒体和校园排斥。一些社媒时代成长的新一代,甚至可能在网络激进言论的孵育下成为潜在的孤狼。
对立阵营相互用恶毒言语抹黑、丑化对手,将对手定型,激起支持者特别是年轻人本能的激愤。在文明的对话、讨论或辩论都不能好好进行的社会中,拥枪权使得枪击成为最容易压制不同意见者的手段,从林肯、肯尼迪、马丁·路德·金到今天的柯克,以及大难不死的里根和特朗普,都是以暴力关闭对话窗口的受害者。一些分析也指出,美国社会服务不足,特别是心理健康照护的缺失,导致有精神病的人没有及早被识别或干预,接受帮助,游离在社会不同角落,资料显示,一些刺杀案行凶者便有精神病史。
我国立国之初即对政治与社会仇恨的根源有深刻认识,不断建构和完善治理框架,防范不同族群和宗教之间产生仇恨或对抗式的文化。在防堵方面,我国严厉杜绝枪支让民众免于恐惧,排除压力以严刑对待毒品问题,在种族和宗教的仇恨言行甚至玩弄身份政治方面拒绝容忍。早期消除贫民窟等措施,一大用意也在于根除社会犯罪的温床。在疏导方面,新加坡宗教联谊会早在二战结束后就成立,建国后的政府持续彰显它的功能,显示在这片多元宗教与族群的土地上,从民间到官方很早就明白促进交流与沟通的重要性。建国后的政策更积极打造社区多元族群生态,让国人在不分肤色、种族、言语的环境下,融入和谐共生的生活空间,消除很多国家族群之间各自为政、人以群分的现象。
20年来,政府为阻止国人因误解而产生对不同宗教的偏见乃至极端主义,结合宗教人士、心理学家和义工等,为自我激进者提供有力的辅导和改造计划,避免塑造悲剧英雄形象,进一步激化社会对立情绪。黄循财总理前天(9月13日)也在内政部午宴上提到,极端主义意识形态范围已经扩大和年轻化。因此,维持和谐与共生社会空间的难度越来越大,但国人应该有信心,我国一贯的方向是正确的。
仇恨政治从过去的政治理念到近年来在文化和社会领域都有极端化的趋向,值得各国警惕。枪械容易取得是美国政治暴力的关键,但当地仍有许多人不以为然,甚至相信必须以枪制枪,可谓当局者迷。美国政党政治文化向来偏向粗犷,如今更走向粗暴,有其脉络可循。作为多元族群的新生小国,新加坡必须在各方面引以为戒,时时审视自己脚下这片土地的现实,在不牺牲民主体制和市场经济的大原则下,打造能有效运作并对国家社会有利的开放政策。极端主义来势汹汹,必须依靠智慧应对,仇恨政治一旦生根,就没有回头路。(联合早报)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