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佛罗里达州棕榈滩的海湖庄园度过周末时在机场时向记者发表讲话。(法新社)
《纽约时报》评论文章指出,美国总统特朗普的第二任期进入第九个月,虽然在推动欧洲增加国防开支、促成加沙停火与人质获释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果,但他处理国际事务唯一可预测的特征,仍是以个人直觉和宣泄不满为导向,而且还变得更加“不可预测”。
美国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首席执行官方丹(Richard Fontaine)说:“特朗普对他国的弱点和压力点有一种本能的感觉,这有时形成一种优势,让他利用来达成目的,这样的情况我们在美国对欧洲、加沙和袭击伊朗的问题上曾经看到,但这也有不利之处。”
特朗普最近与加拿大总理卡尼进行了“富有成果”的会谈,但不久又突然宣布终止与加拿大的贸易谈判,原因是加拿大安大略省政府的一个电视广告引述美国前总统里根反对关税的立场,激怒特朗普,他还进一步宣布对加拿大加征10%关税。
中国本月宣布对稀土供应链实施史无前例的出口管制,特朗普愤而恫言要对中国商品加征100%关税,但上周五当特朗普前往马来西亚出席亚细安峰会时,他语气放软地表示,对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达成贸易协议持乐观态度。两天后,美中贸易代表称经贸会谈取得积极进展。
特朗普竞选总统时,主张减少对外资源投入,避免卷入外部冲突。不过美国近期以“扫毒”为由,向加勒比海增派兵力,并打击了多艘运毒船,使美国和委内瑞拉紧张局势不断升温。委内瑞拉指控特朗普想要推翻马杜罗政权。
《纽约时报》指出,几乎没有迹象显示,特朗普的反复无常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策略安排,而更可能是出于冲动、情绪与当下情势。他在乌克兰问题上更是多次变换立场,一度要向乌克兰提供战斧导弹,过后又改变主意。
美国驻北约前大使达尔德(Ivo Daalder)说,特朗普渴望被视为“结束战争者”,他的外交受此驱动,因而呈现过山车式的变动。“他并不在乎战争如何结束,也不在乎后果是什么,他只希望能结束战争,以支持他获得诺贝尔和平奖。”(联合早报)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