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

马姆达尼现象:民主与自由的反讽马姆达尼当选纽约市长美国红色恐惧症消退激进左翼崛起 6 小时前 发自江苏连云港

本站群第一用户 微博 只看楼主 19

融合站点 - 私人主页 - 专栏文集 - 监督评点 - 我的信箱
  马姆达尼现象:美国民主与自由的反讽


  马姆达尼现象提醒人们:当自由失去普遍性,当民主被权力滥用,人们终将以另一种意识形态寻求救赎。

马姆达尼现象:民主与自由的反讽马姆达尼当选纽约市长美国红色恐惧症消退激进左翼崛起

  马姆达尼现象之所以令人震撼,在于它揭示美国式民主的悖论:当自由成为资本的保护伞,当民主被利益集团俘获,当社会公义沦为修辞,民众自然会以反自由的姿态寻求“真正的自由”。(新华社)

  今年纽约市长选举出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一位自称“经济民粹主义者”,却明显带有社会主义倾向的候选人马姆达尼(Zohran Mamdani),竟赢得过半选民的支持。这并非地方政治的偶然事件,而是一面镜子,映照出美国社会对“自由与民主”信仰的松动与怀疑。

  长久以来,美国民主与自由的叙事是建立在机会平等与个人奋斗的信念上。但现实却在撕裂这种理想,财富分配日益集中,中产阶层被挤压,年轻世代被学贷与高房价压得喘不过气,资本掌控政治,选票失去代表性。民主不再是“人民的统治”,而是资本操盘下的制度起手式。

  在这样的语境中,马姆达尼的主张——提高富人税、扩大公共住房、加强企业监管、保障医疗与教育——听来虽激进,却恰恰回应被边缘化者的痛点。他的社会主义式口号,不是意识形态的逆流,而是社会正义的呼唤。

  纽约向来是美国最开放、最多元、最全球化的城市。当这样的城市中,有一半选民投票给批判资本主义的候选人,这意味着一种深层的社会焦虑。纽约的财富高度集中,前1%人群占有近半财富,无家可归者人数激增,公共服务衰退。自由市场带来的不再是繁荣,而是更大的生存压力。对许多纽约人而言,所谓自由已沦为少数人的特权。马姆达尼并非颠覆民主的激进者,而是“将民主还给普通人”的代言者。正因此,他的崛起不仅是一场选举的偶然,更是社会心态的转折点——美国民众在体制内找不到出路,只能转向体制外的希望。

  马姆达尼现象之所以令人震撼,在于它揭示美国式民主的悖论:当自由成为资本的保护伞,当民主被利益集团俘获,当社会公义沦为修辞,民众自然会以反自由的姿态寻求“真正的自由”。这种反讽并非偶发。近年西方多国皆出现类似浪潮——从美国的桑德斯,到法国的左翼联盟,乃至英国工党青年派,皆反映同一个趋势:资本主义体制在分配与治理上陷入困境,正失去社会的道德正当性。马姆达尼不过是这场结构性危机的纽约样本。他的崛起不是社会主义的胜利,而是资本主义自我耗损后的必然产物。

  马姆达尼现象所敲响的警钟,是制度信任的危机。当越来越多美国人怀疑民主是否仍能保障公正,当自由成为穷人无法承担的代价,美国政治的根基就已开始松动。这场意识形态的震荡,或许意味着美国社会正在经历一次深层的再定位:人们不再满足于形式上的选举民主,而要求回归分配正义与社会平等。换言之,他们并非拒绝民主,而是拒绝被资本绑架的民主。

  在这一意义上,马姆达尼并不是社会主义的象征,而是美国梦的反省。他的政治主张折射出一个更广泛的问题——当资本主义无法再维系社会信任时,民主制度还能否维持道德合法性?马姆达尼现象不是一场地方选举的奇观,而是美国政治文化转折的标志。它提醒人们:当自由失去普遍性,当民主被权力滥用,人们终将以另一种意识形态寻求救赎。

  或许,真正的警钟并非社会主义回潮,而是自由主义的衰弱。一个国家在高喊自由的同时,却让大多数人感到无能为力。在这场自我反讽的剧目里,美国的民主与自由,正被它自己推向十字路口。(许耀楠,作者是美国国际贸易商)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个性签名可以是实名全名或用户名的补充、解释、提示等,最长32汉字。



相关主题:

状态
回复
本站群第一用户 2#
站点:4577 6 小时前 发自江苏连云港
  马姆达尼当选纽约市长——美国红色恐惧症消退和激进左翼崛起

  本次选举引发热议,证明美国人并未将社会主义者当选要职视为平常,无论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是惊讶的。美国的保守反共传统也根深蒂固,马姆达尼的当选并不能撼动这一国情。

马姆达尼当选纽约市长——美国红色恐惧症消退和激进左翼崛起

  本次马姆达尼胜选,也在于民主党动用资源支持、奥巴马等民主党大老公开背书,并抛弃经验丰富的科莫。(路透社)

  11月4日,美国纽约市长选举,印裔回教徒、代表民主党参选的马姆达尼以逾50%得票率当选。前民主党籍的纽约州长、独立参选人科莫得票41.6%、共和党参选人斯利瓦得票7.1%。本次选举之所以被广泛关注和议论,主要在于马姆达尼的“民主社会主义者”意识形态立场。他可谓美国史上第一位当选大城市市长、公开的社会主义信仰者。

  冷战时期,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红色”意识形态与相关物事,在美国长期是政治禁忌、污名化标签,持相关立场者不仅被美国政府打压和监视,也被主流社会所排斥。最突出的是1950年代麦卡锡主义对左翼人士的迫害。即便麦卡锡主义退潮后,在美苏争霸、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抗的背景下,防共反共仍是美国的长期国策。美国恐惧苏联和红色中国对美输出革命,也更加对极左翼意识形态严防死守。不仅共产主义,与之接近和密切相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也在被限制和敌对之列。

  美国的反共传统不仅源于政治和国际关系,也在于深厚的基督教保守主义和极端自由主义传统。这两种意识形态都高度排斥社会主义,敌视共产主义。美国建国时就有浓厚基督教色彩,大多数政要都是虔诚基督徒,延续200多年。广阔的地理环境和粗犷的人文环境,也让美国人更强调自由竞争,反对大政府和国家干预。

  虽然在冷战期间,美国国内也有强大的民间左翼力量,知识分子也有不少亲近苏联和中国。但激进左翼雷声大雨点小,只在街头热闹,在高校有影响力,基本被排除在美国政治和权力体系外。

  垄断政坛的两大党中较左倾的民主党,只是相较重视传统和秩序的共和党更主张自由与人权,与社会主义相去甚远。如开启冷战的杜鲁门、强硬对抗苏联和激烈反共的肯尼迪和约翰逊,都是民主党籍总统。艾森豪威尔和里根则是共和党中为鲜明反共的总统,千方百计打压包括但不限于共产主义者的泛激进左翼人士。

  1990年代冷战结束,对激进左翼的管制大幅放松,主流社会也更客观看待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等激进左翼意识形态。冷战时代的红色恐惧症逐渐消失。但由于冷战期间对左翼的压制、美国强大的右翼保守主义传统,中间略偏左的民主党吸纳偏左的支持者,再加上苏东剧变的打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在美国仍然式微。

  直到最近10多年,随着美国建制派走向低谷、民粹主义和各种新兴势力崛起,社会主义才在美国明显抬头。如激进左翼民粹立场的民主党籍议员科尔特斯(昵称AOC)的崛起和赢得很大声望,就是典型例子。以前边缘化的社会主义倾向参议员桑德斯,也多次参与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决选,与希拉莉、拜登分庭抗礼,反映受欢迎程度。马姆达尼则是最新一例。

  以民主社会主义者立场出现的激进左翼在美国越来越受欢迎,从边缘走向政治中心,是多种原因共同促成的。

  对建制派强烈不满

  美国被世界许多人当成“民主灯塔”,可谓民主国家的典范。但在光鲜亮丽背后,是各种沉疴痼疾长期得不到解决,平民生活不易。巨大的贫富差距、医疗和养老保障差、种族和族群矛盾难以消解、制造业衰退和失业严重、治安败坏和高犯罪率等,都无法以“民主”作为万能药解决。民主党和共和党无力也无法根治这些问题,长期垄断政坛让许多人厌烦。

  在生活痛苦中日渐绝望、对建制派强烈不满的中下层民众,逐渐转向民粹主义色彩强烈的其他非建制路线。一部分人走向激进右翼,如特朗普支持者、“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分子、茶党成员。他们主张民族主义、排外、白人优先主义路线,以对外强硬、对内排斥少数族群、高度自由主义、宗教保守主义吸引中下层白人支持。

  另一部分则走向激进左翼,将长期被边缘化的社会主义大旗拉起,走入主流政治舞台,主张大幅提高公共福利,增加税收,并推动全民免费教育、医疗、养老体系。他们也非常强调少数族群和非白人的权利。

  激进左右翼的具体主张是高度对立的,但也都是不满两党建制派垄断政治,不能根治民生问题,双方也相互刺激、相互成就。如正是奥巴马、希拉莉时代激进左翼的活跃,让右翼感到威胁而推出特朗普,传统右翼和极右翼合流。特朗普和MAGA的壮大、当权,又让激进左翼更不满,更多左倾年轻人从支持民主党建制派转向支持极左。民主党建制派在不敌特朗普、威信大损的情况下,也只好对激进左翼从保持距离到拉拢和支持。

  本次马姆达尼胜选,也在于民主党动用资源支持、奥巴马等民主党大老公开背书,并抛弃经验丰富的科莫。若无民主党资源,马姆达尼恐怕和之前许多民主社会主义者一样,即便在志同道合者那里受到欢迎,但缺乏舆论曝光和竞选资源,根本无力匹敌主流政治人物。在过去即使参选,也要摒弃“社会主义者”的标签,被建制派收编。

  如今马姆达尼以民主社会主义者作为招牌,得到民主党接受、半数选民支持,成功当选,反映美国社会部分人不再有红色恐惧症,对激进左翼有更高接受度。

  与2016年特朗普击败共和党建制派候选人,代表共和党参选总统,反映美国极右翼崛起和共和党进一步右转类似,马姆达尼当选意味着激进左翼成为民主党和美国政治重要组成部分,各方都必须正视的存在,及未来更大的潜力。

  红色恐惧症没彻底消失

  不过,这并不意味着美国整体的左转和红色恐惧症的彻底消失。还有不少美国人对马姆达尼及其代表的意识形态、政策主张、政治力量很是反感。他的当选也在于纽约是美国最左倾地区之一,沿海大城市选民并不能代表美国全体,美国内陆和乡区选民明显不喜欢左翼而更青睐特朗普及同路人。

  本次选举引发热议,证明美国人并未将社会主义者当选要职视为平常,无论支持者还是反对者都是惊讶的。美国的保守反共传统也根深蒂固,马姆达尼的当选并不能撼动这一国情。

  笔者对马姆达尼当选持较为积极看法。相对于西欧发达国家,美国明显是偏右、过于保守的,社会保障和民生政策较差,甚至不如部分发展中国家。这与高度发达的经济,“世界领导者”地位不匹配。马姆达尼及美国的民主社会主义者也非列宁、斯大林式践踏民主、垄断政治权力的苏式社会主义者。美国有强大的民主体制和多元的意识形态,保障民主和人民自由。

  当然,美国激进左翼崛起,确实反映政治极化的加剧、民粹主义的兴盛,以及美国政治更加不稳定,未来更多不确定性,我们对此应有充分认识和警惕。(王庆民,作者是旅欧中国作家、国际政治研究者)

融合站点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综合站点
  • 专题特色
  • 公益站点
  • 党政机关
  • 团体单位
  • 营业机构
  • 企业集团
  • 商家店铺
  • 个体执业
  • 个人站点
  • 私人主页
  • 辅助节点
  • 资讯摘要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媒体摘要
  • 时事热点
  • 观察瞭望
  • 潮声愿景
  • 世界国际
  • 军事战略
  • 交往合作
  • 政策政务
  • 经济产业
  • 社会发展
  • 科学技术
  • 综合资讯
  • 宣传报道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部门建设
  • 区域振兴
  • 民主法制
  • 时代精神
  • 时代风采
  • 时代人物
  • 理论实践
  • 改革创新
  • 基层民生
  • 公益慈善
  • 志愿行动
  • 本纪列传
  • 政风行风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作风建设
  • 效能评议
  • 纠风整风
  • 揭露曝光
  • 时风聚焦
  • 风气时评
  • 监督检查
  • 提醒警示
  • 纪检监察
  • 反腐问责
  • 风范表率
  • 案例借鉴
  • 综合分区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综合论坛
  • 时代参考
  • 时代博览
  • 历史大观
  • 学习园地
  • 学术论文
  • 问题研讨
  • 信息公开
  • 文学作品
  • 故事传说
  • 照片图片
  • 视频短剧
  • 专题专栏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潮流时尚
  • 名品名牌
  • 大众生活
  • 兴趣爱好
  • 创业就业
  • 协作共生
  • 拉抬推广
  • 打压限制
  • 会展节庆
  • 特殊主题
  • 自媒专栏
  • 专题集锦
  • 地方论坛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北京论坛
  • 天津论坛
  • 河北论坛
  • 山西论坛
  • 内蒙论坛
  • 辽宁论坛
  • 吉林论坛
  • 龙江论坛
  • 上海论坛
  • 江苏论坛
  • 浙江论坛
  • 安徽论坛
  • 福建论坛
  • 江西论坛
  • 山东论坛
  • 河南论坛
  • 湖北论坛
  • 湖南论坛
  • 广东论坛
  • 广西论坛
  • 海南论坛
  • 重庆论坛
  • 四川论坛
  • 贵州论坛
  • 云南论坛
  • 西藏论坛
  • 陕西论坛
  • 甘肃论坛
  • 青海论坛
  • 宁夏论坛
  • 新疆论坛
  • 台湾论坛
  • 香港论坛
  • 澳门论坛
  • 泛亚论坛
  • 欧洲论坛
  • 非洲论坛
  • 北美论坛
  • 南美论坛
  • 大洋论坛
  • 行业论坛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居民服务
  • 医药卫生
  • 餐饮住宿
  • 金融财税
  • 交通运输
  • 教育培训
  • 人力资源
  • 休闲娱乐
  • 租赁拍卖
  • 批发零售
  • 商务服务
  • 顾问咨询
  • 软件信息
  • 手工零活
  • 纺织服装
  • 鞋帽箱包
  • 珠宝配饰
  • 手机数码
  • 家电办公
  • 家居日用
  • 美妆养护
  • 母婴玩具
  • 轻工食品
  • 体育旅游
  • 家装建材
  • 房屋地产
  • 农林牧渔
  • 文艺文创
  • 媒体出版
  • 五金交化
  • 电子电气
  • 机械设备
  • 车辆船舶
  • 军工航天
  • 能源化工
  • 冶金矿产
  • 安防环保
  • 工程项目
  • 公共管理
  • 行业其他
  • 时代版务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在线发稿
  • 版务规则
  • 共商网是
  • 公告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