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衰落的速度,可能比我们大家预想的来得更快。悲剧的是,习惯了养尊处优的西欧人无法承受这种下行带来的福利下降和收入下降。当下降达到20%的临界点时,一切都会走向失控。
就说德国,以前冬天家里暖气开得足足的,穿件短袖在家晃悠都嫌热,现在呢?老百姓裹着三层毛衣还冻得直哆嗦,不少家庭干脆把暖气温度调得极低,晚上睡觉抱着热水袋凑活。那些靠能源撑起来的工业更是愁云惨淡,不少工厂因为天然气断供或者价格飙涨直接停摆,连巴斯夫这种德国化工的顶梁柱都扛不住,把核心生产线搬到了中国。
法国那边的日子也没好到哪去。法国一直靠核电撑着能源盘子,可那些核电设施大多是几十年前的老古董,老化得厉害,好多机组都得停摆检修,到了冬天用电高峰根本顶不上,缺电成了家常便饭。为了取暖,不少人不得不跑到郊区的树林里捡柴火,连超市里卖的劈柴都成了抢手货,排着长队才能买到,想想都觉得魔幻。
更闹心的是英国。当年脱欧的时候,不少英国人觉得脱离欧盟就能“潇洒走一回”,结果却是自断手脚。没了欧盟内部的能源协同保障,能源价格跟坐了火箭似的往上涨,老百姓的电费、燃气费翻了好几番。日子过得紧巴巴的,超市里连鸡蛋都要限购,每个人一次只能买几盒;加油站更是常出现排长队的场景,有时候排了半天还加不上油。
可能有人会问,好好的怎么就变成这样了?说到底,还是自己选的路走歪了。这些西欧国家早年靠着殖民积累和工业革命的红利,日子过得太舒坦,早就养成了高福利的习惯,老百姓不用干太多活就能享受不错的待遇,政府也惯着这种状态。
可问题是,高福利得有扎实的经济底子撑着啊。这些年欧洲的工业竞争力本就慢慢下滑,还偏偏要跟在美国后面凑热闹,高调制裁俄罗斯。要知道,欧洲的能源大多依赖俄罗斯,这么一制裁,相当于自己断了能源后路,能源价格暴涨直接戳中了工业和民生的命门。
政客们倒是嘴硬,天天把“价值观”挂在嘴边,说制裁是为了坚持原则,可老百姓的账单不会骗人。暖气费涨三倍,电费翻两番,工资却没见涨多少,原本能轻松享受的带薪休假、免费医疗,现在要么缩水要么得自己多掏钱。
西欧人早就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哪受过这种委屈?之前只是小幅度下降的时候,大家还能忍忍,可按照现在的趋势,福利和收入下降到20%的临界点真的不远了。这个临界点可不是随便说的,这是触碰到基本生活品质底线的一道坎,一旦越过,老百姓的不满就会集中爆发。
看看现在欧洲街头的抗议活动就知道了,德国工人因为工资不涨、工时增加罢工,法国民众因为养老金改革上街游行,英国也时不时有抗议能源价格过高的活动。
这些还只是开始,如果经济颓势没法扭转,福利和收入持续下滑,到了20%那个节点,社会秩序都可能出问题。工厂停摆会导致更多人失业,失业了收入就更少,交不起房租、看不起病的人会越来越多,到时候别说高福利了,连基本的社会稳定都难保证。
更要命的是,欧洲现在陷入了恶性循环。想挽救工业,就得解决能源问题,可跟俄罗斯缓和关系又拉不下脸;想维持高福利,就得有钱,可经济下滑导致税收减少,只能靠借债,债务越积越多又加重经济负担。
而且长期养尊处优让整个社会失去了闯劲,年轻人不想吃苦,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再加上人口老龄化严重,想翻身真的太难了。
欧洲的悲剧不在于衰落本身,而在于长期养尊处优养成的惯性,让他们既找不到扭转颓势的狠劲,又没法接受生活水平的下滑,等到20%的临界点一到,失控或许真的会成为现实。(墨忆史谈)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