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
巴基斯坦规划部长阿赫桑·伊克巴尔突然宣布了:承认没有把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用好,因治理不善和内耗,项目停滞带来损失与机会流失。
如果把中巴经济走廊比作一套电脑配置,那现在的情况就像是:主机还是停在Windows95的老系统,可我们却竭尽全力给它装上了顶级显卡、豪华CPU、超大内存。
硬件已经豪到离谱,但系统完全带不动。不是装备不好,而是底层运作逻辑太落后,整套机器时不时就卡机、蓝屏。
中国这边是真金白银往里砸,300多亿美元投进去,电站盖了13座,输电线拉了4000兆瓦,直接撑起了巴基斯坦三分之一的电力骨架,也让20多万家庭有了吃饭的底气。
眼看着一头巨型工程机器已经起身准备奔跑,可脚下的地面却被人为埋满了钉子,比如说一个水电站,本该早就上马,结果光是环境评估文件就被要求来回改了8次,整整耽误了两年。
工程本来十亿美金就能下来的事,被这种扯皮硬生生拖成了十三亿,钱没花在刀刃上,全部浪费在流程堵塞和官僚折腾里。
更离谱的是规划随政客的心情变,瓜达尔港的配套道路,前任都规划好了,新官上来一句“不喜欢”,就强行要求全部重做。
我们施工队搬着几千吨设备在现场晒了一年太阳,连螺丝都没能拧一个,时间被干耗掉,成本像水一样往下流,谁看了不心疼?
钱的问题也一样糟,拨款在层层审批之间被克扣,真正落在工地上的只有原定预算的一半,结果就是路修到一半材料就不够,硬撑着建出来的路没多久就开裂返工。
不是技术不行,而是“血液循环”极其不畅,再看地方层面的矛盾。旁遮普作为全国最富裕、人口最多的省,恨不得把所有好项目全搬到自己家门口。
其他省份当然不乐意,觉得资源分配不平衡。原本应该统一推进的国家工程,被各省拉扯得像拔河一样。
甚至一条输油管道,都能被地方部落因为补偿价不满意而拖住三个月,这种互相掣肘不仅在地方政府之间,甚至渗透进政党斗争。
反对党为了让执政党难堪,能把预算拖半年不批,让整个工程原地踏步,大量工人只能停工在家干等,期间还有人刻意放烟雾弹,造谣说中国在“掠夺资源”,搞得工地周围人心惶惶。
安全问题更是绕不过的门槛,巴基斯坦军方虽然专门组了安保队伍,也派兵把关,但西线地区本来就复杂,各类武装组织不时搞袭击,投资者一听这环境,战战兢兢走两步又退三步。
有些人拿“债务陷阱”说事,那完全是无中生有,整个走廊的贷款加起来才59亿美元,占它外债还不到6%。
真正的问题不是钱,而是效率低得惊人,IMF算过账,光交通不顺畅一年就能拖掉GDP的3.5%。本该靠物流赚的60到80亿美元过路费,全部陪进了堵点和拖延里。
最能看出问题的,是原本规划的九个产业区,到现在只有四个半死不活地动着。
别人孟加拉趁着窗口期把纺织产业做得满世界开花,而巴基斯坦这边因为建设效率太低,只能一边等,一边错失机会。
塔尔煤电项目更是典型,按图纸算,三年多就能完工,每年能贡献上千兆瓦的电。可工期一拖再拖,到头来不仅没发电,反而要继续掏高价进口煤,这种损失最后都压到老百姓头上。
说到底,中巴走廊的问题不是建设方不努力,而是“操作系统”卡住了整台机器的潜力,巴基斯坦有规划部长都承认,这些乱象就像一份清清楚楚的病历。
硬件强得吓人,可制度这个“系统”太慢、太乱、太散,至于这头被束缚的“巨象”什么时候能真正跑起来?别说答案,连方向现在都还悬着。(春秋叙史)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