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健是一个厅局级干部,他所打招呼的对象是一个省部级干部,他为什么要听你一个厅局级干部?
“各级纪委也要解决好‘灯下黑’的问题,自觉遵守党纪国法,你们是查人家的,谁查你们呢?这个问题也要探索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多次给纪检监察干部提出这样的问题。
如何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这是全社会都关注的问题,也是纪委必须回答的问题。今日《打铁还需自身硬》上篇讲述了中纪委是如何内部反腐的。
魏健,中央纪委第四纪检监察室原主任,党的十八大之后中央纪委机关首个被调查的厅局级领导干部。2014年5月4日,像往常一样来上班的他并没有想到,会在自己的办公室被带走调查。
魏健:后期我也不是没想过有危险的,只是那时候麻木了,再一个也是觉得,中纪委这地方,谁查中纪委啊?真是这种心态在里边。
魏健在中央纪委机关多个岗位担任过领导职务,参与查办过薄熙来案、戴春宁案等多起大案要案。他被调查的消息在同事中间也引发了不小的震动。经过调查,魏健涉案总金额达数千万元,数额之大、物品之多,令人震惊。向魏健送钱送物的人员达到一百多人,其中既有官员、也有老板,既有同学、也有同乡。利益输送的背后,自然是交易,而魏健能用来为人办事的,正是手中的监督执纪权。
经调查,魏健为人办事谋利达数十项之多,除了直接利用职务便利,借办案、核查线索谋利之外,还有一个显着的特点。他更多地是通过向各地地方官员打招呼来帮人办事,涉及的领域五花八门,包括提职晋升、安排工作、司法审判、工程项目等等。这些事从他的职务和权力来说并不能直接给人办理,但以他的职务和权力,却能让一些地方官员帮他去实现。
魏健:要搞定领导,他肯定是找那些个对某一级领导能够起到制约作用的这些人。
向魏健输送钱财最多的一名老板是四川商人宋志远,金额达到上千万元。当时他想在四川上马一个项目,希望能获得当地政府支持,为此找魏健帮忙。魏健立刻给当时担任四川省委副书记、成都市委书记的李春城打了一个电话,请他关照宋志远的项目。
魏健:我当时因为在这个位置上,联系省里,领导也比较当事儿。所以对我来说也觉得很简单的一件事儿,没有多想别的,拿起红机就给省委副书记打电话,顺水推舟能做又不违反大原则,可能这个事儿都买账。
魏健先后在第五、第二、第四纪检监察室工作过,联系过多个地区和部门,而他打招呼帮人办事,也遍及联系过的十多个省区市,四川正是他联系过的地区之一。
杜鹏:魏健他是室主任,他是一个厅局级干部。他所打招呼的对象是一个省部级干部,他为什么要听你一个厅局级干部?是因为你背后是一种职务的影响力在这里边。纪委主要的权力,它是一个监督执纪问责的权力,它这个是关系到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生命的一个权力。
2005年之前,魏健在河北省高级人民法院担任副院长。因为工作表现优秀,被调到中央纪委从事纪检监察工作。这本是组织对他的信任和重用,自然也赋予了他更大的权力,但很多变化也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魏健第一次单笔收受大额贿赂,就是在他调到中央纪委不久之后,一个在河北认识的老板专程到北京家中来看望他,而此前这位老板并没有上过门。
魏健:原来也认识,但是没有什么交往。那时候我是法院的副院长,没有诉讼,他找你干什么?那么调到中纪委以后,那就不一样了。你联系的这些省区市,这些领导们也都很在意,特别你又是主任。他们这些老板,其实在这些方面他是很精的,他知道你到了中纪委了,你肯定跟下面说话管用。他当时是把钱放到存折里,然后给我,说的时候也是说,你到北京来了,北京什么都贵,买房子算老兄赞助你的。我自己心里一贪念,一念之间也就要了。
到中央纪委工作后,主动来和魏健交往的这类朋友变得越来越多,魏健也并不拒绝。而在交往的过程中,目睹一些老板的生活方式,让他的心态一步步失衡。有一年春节,一名老板请他到海南旅游,安排他住在自己的别墅,魏健清楚地记得当时自己的想法。
魏健:我去了一看他那个别墅,海边,那一大套,真是豪华,当时我就看傻了,我说他们得挣多少钱啊!所以到后来他们给我钱,我说实在的,我心里就真有点,你给我来进贡,进吧!反正都是朋友,另外你也有这个实力,你也出得起。
魏健案的教训是深刻的,从事监督执纪的这支队伍,如果在作风和纪律上偏出一尺,反腐败工作离中央的要求就会偏出一丈。一系列纪检干部违纪案件的发生,充分印证了总书记提出谁来监督纪委这一问题的现实针对性和紧迫性。(北京时间)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