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日本网友认为,德国已经“解禁”了希特勒自传,所以《我的奋斗》用作教材也可“见怪不怪”。那么,德国人是如何“解禁”这本书的呢?
去年1月,这本被尘封70年的“禁书”出现在德国书店的书架上。不过,出版方、慕尼黑当代史研究所是在添加了3500多条“解毒注释”、把印着希特勒头像的封面换成纯白、标上“批判性版本”后,才敢让它重进书店。
其实,德国也有意将新版《我的奋斗》作为教材。
2016年,德国教育部和巴伐利亚文化部都发出信号,表示学校可以将注释版《我的奋斗》作为批评性教材公开使用,但前提条件是以揭露纳粹意识形态和反对右翼激进主义为目的。
相关人员表示,“(在德国,)希特勒的言论如今已经不再奏效。但是,纳粹时期的德国是如何犯下可怕罪行以及如何防止这一历史今后重演,这是我们必须继续探讨的问题。教科书《我的奋斗》有助于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
虽然德国人反复强调,此举的前提是以“揭露纳粹”、“反对右翼”进行教育,但据外媒报道,随着欧洲近期民粹主义严重抬头,德国境内对“注释版”希特勒自传的担忧情绪也只增不减。
德国尚且如此,日本呢?
“日本的做法令人不可理解。”日本企业(中国)研究院执行院长陈言对参考消息网-锐参考说,“全世界对希特勒以及纳粹的看法都是一致的、都是抱批判态度的,但日本却将希特勒的自传引入教科书、并且将其以一个正面形象出现,这说明日本右翼的步伐走得太快了、做得太过了,令人对日本感到失望。”
2015年4月,日本文部科学省公布了初中教科书审定结果,部分教科书在历史认识问题的描述上再现倒退。
不过,日本内阁通过这样令人匪夷所思的决议,也不令外界太过意外。陈言介绍道,日本这些年来一直在教育中渗透着一些美化战争的内容,在描述二战史时常常顾左右而言他,这都是极其危险的。
“1993年,日本经济发展到极致以后,日本人看不到前途、急于从内心上振作起来,找到一个发展的新道路,寻找精神支柱,但日本目前领导人的能力有限,无法提出新的口号来,于是经常在历史问题上做文章。”陈言说。
他认为,日本美化二战时的军国主义行径,“复活”其军国主义思想,“照这样的势头下去,日本只能给本国和周边国家带来沉重灾难,害人害己。”(参考消息 杜薇)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