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着作能让世界为之动容,不同反对声音对之恨得咬牙切齿,却不得不认真研读,且随着深入阅读,还不得不佩服,这样的着作可堪称“此曲只有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能对得起这一美誉,非《共产党宣言》莫属。
此“曲”如此具有魅力,客官是不是想知道其前世今生呢,那就容鄙人一一道来。
《共产党宣言》诞生并非一帆风顺。
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纲领的它。起初,它并不受待见,后因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前身正义者同盟(1836年成立),一个主要由无产阶级化的手工业工人组成的德国政治流亡者秘密组织,他们的领导人在多次斗争失败后终于醒悟,他们所坚持的空想共产主义观点和宗派性、密谋性斗争方式在理论、实践上都是错误的,认识到没有科学理论来指导战斗,那只能导致屡战屡败的结局。
明白其中的道道,他们意识到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性。没有迟疑,知道哪里有“宝”,就得热情挖“宝”。正是认可他们的热情邀请和尊重,马克思和恩格斯加入了同盟,并对同盟进行改组。
说干就干,1847年6月,同盟在伦敦召开代表大会,恩格斯出席并指导大会工作。大会决定把正义者同盟改名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用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一战斗口号代替“人人皆兄弟”的旧口号,大会通过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章程》草案。
恩格斯还为同盟起草了第一个纲领稿本,即《共产主义信条草案》。与会者进行头碰头、脑对脑的“较量”,决定将这个草案作为制订同盟纲领的基础。这次大会作为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一次代表大会也载入了史册。
打铁要乘热,会议结束后,恩格斯于同年10月底至11月受同盟巴黎区部委托,在《共产主义信条草案》的基础上开始新的创作,撰写了新的纲领草案《共产主义原理》,准备提交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讨论。
上天总是眷顾有准备的人。1847年11月29日至12月8日,共产主义者同盟在伦敦召开第二次代表大会,马克思和恩格斯如期出席会议。
恩格斯拟定的纲领草案《共产主义原理》得到与会代表严肃讨论,最终,在热烈掌声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理论观点和策略思想得到与会代表的一致赞同。
吃到甜头的代表们,觉得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又委托他们起草一个更为详细的理论和实践的党纲。这个重托,分量重呀,接到任务,马克思恩格斯哥俩倒吸了一口气。没有金刚钻岂敢揽瓷器活。自信和能力战胜了压力。
1847年12月9日至1848年1月底,马克思和恩格斯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终于写成了吸收了《共产主义原理》基本思想的《共产党宣言》。
呱呱之地的它,1848年2月底,第一个德文单行本在伦敦出版。一问世,它便被译成欧洲多种文字。因缺少版权意识,一心为民服务,最初出版的《共产党宣言》的各种版本,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没有署名。
直到1850年,英国宪章派机关刊物《红色共和党人》杂志刊载了《共产党宣言》的英译文,编辑乔·哈尼在序言中第一次指出,这篇重要文献的作者是马克思和恩格斯。
真理魅力无法阻挡,《共产党宣言》一经传播,便引发无数人痴迷。俄国,借助《共产党宣言》这一思想武器,一路“攻城略地,莫不降下”。好东西当然要分享,作为俄国好伙伴——中国,眼看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取得伟大胜利,汲取真经救国救民,那是亟不可待。
作为中国革命先驱者之一的李大钊深读《共产党宣言》,被其迷住,便不留余力地以各种方式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共产党宣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首次作出的完整系统而又简洁凝练的表述)。
光是口头宣传、书单宣传不太给力,1920年8月,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这是《共产党宣言》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个全译本,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着作在中国出版的第一个单行本。
这个译本在革命队伍和进步人士中引起地震般反响,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作了全身心的洗礼,也为未来的共产党人共产主义思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铺好了基石。
《共产党宣言》的真知灼见有力指导了实践,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共产党宣言》成为广大干部群众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最重要的教材之一(不读不行,不读跟不上节奏,不读就会掉队,就会忘了初心,丢了使命)。
中国充分绽放《共产党宣言》之花,改变了中国。在国际上,在马克思和恩格斯逝世以后的一百多年中,《共产党宣言》被译成全世界各种主要文字,它的思想影响遍布全球,显示出强大生命力。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人类进步事业已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共产党宣言》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和普遍真理,不可磨灭!真理就像金子,发光那是挡不住的!
(求是网 文字:徐辉冠 插图:赵梦姣)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