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论坛
五十八载荒山变成林海,内蒙古最大人工林场苏木山林场
2018-9-19 00:57:22
只看楼主
本站群第一用户
微博
0
411
我的站点
-
商品主页
-
自媒主页
-
监督点评
-
我的信箱
五十八载荒山变成林海,内蒙古最大人工林场苏木山林场
郁郁葱葱的苏木山林场。吴 勇摄
●距离县城40公里,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以前是荒山秃岭,现在森林面积达18.6万亩。
●以华北落叶松为主的1000多万株树木,连绵铺开在几十个山头,形成壮阔的绿色海洋。
●林场人期待,随着国有林场改革持续深化,林场能走出一条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
刚爬到山顶,董存战的手机就响了起来,是父亲董鸿儒打来的。“还有一个礼拜就到防火期了,工作忙你就住在林场,别回县里看我了,最近家里都挺好……”电话那头,79岁的老人嘱咐道。
董存战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兴和县苏木山林场场长,董鸿儒曾经也担任过苏木山林场场长,在林场工作42年。仿佛是命运的安排,从小在林场长大、参加工作后在政府部门上班的董存战,2008年被任命为林场场长。
入秋后天气转凉,俯瞰被冷风吹动的阵阵松涛,董存战紧了紧衣领告诉记者:“每年的9月15日到次年6月15日是防火期,防火是林场全年工作的第一要务。”
“我小时候这里都是荒山秃岭,上一辈人经过一生的努力,才有了脚下这片18.6万亩森林。父辈们在这里最大的事是植树,从我这一辈开始最大的事是护林。我们要把这片森林完完整整地交到下一代手中。”董存战说。
林场成立之初试种华北落叶松取得成功,“那个心情真是欣喜若狂”
苏木山位于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南部阴山山脉的东端,距离兴和县城40公里,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登上林场海拔2334.7米的乌兰察布市最高峰,观远山,层峦叠嶂,望脚下,松涛阵阵。很难想象,上世纪50年代,这里还是荒山秃岭。
1956年,兴和县为了保护苏木山为数不多的宝贵树木,在这里设立了护林站。1958年,19岁的董鸿儒参加工作,被派往苏木山。董鸿儒搭乘供销社的送货车来到苏木山,又背着口粮和行李,步行到了护林站。“当时条件确实艰苦,我们没有房子,只能借用生产队的破土房,只有1盘土炕和1口水缸。”董鸿儒回忆道。
苏木山山区面积达32.6万亩,空旷的大山万籁俱寂。董鸿儒在这里并不清闲,他用了1年的时间,走遍了大山每一个角落,详细记录了土壤、植被和气候信息。他把这些资料梳理成一份建议在苏木山设立林场的调研报告,交给县里。1960年,经自治区林业厅勘察设计,苏木山林场成立。赵守礼被任命为首任场长,他和董鸿儒两个人担任起造林的重任。
1960年秋天,两人从生产队聘请工人,利用扦插的办法,种下了300多亩杨树,到第二年开春却全都枯死了。接连两年,工人们种下的杨树存活的寥寥无几。1962年,县里打算将苏木山林场下马。赵守礼和董鸿儒赶到县里,请求县领导再给3年时间,并承诺保证有个交代。县领导被他们的执着打动,研究决定林场延迟下马。
1963年,林场决定到河北省承德市围场县学习考察,并寻找适合苏木山生长的树种。正是这次外出学习考察,使得林场迎来转机。“对比和河北那边类似的自然环境,大家决定在苏木山试种华北落叶松。”董鸿儒说,“我们背回来80斤树种,自己制作植树工具,经过1年的育苗,1964年秋天种了800亩华北落叶松。第二年,成活率达到90%以上,那个心情真是欣喜若狂!”
苏木山确立了以华北落叶松为主的造林方案,一干就是几十年,林地面积以平均每年几千亩的速度增长。1989年,董鸿儒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三分造、七分管”,造林任务减轻,林场却比过去忙得多
进入新世纪,苏木山林场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迎来了新一轮发展。2002年,国家启动京津风沙源治理项目。项目启动后,林场绿化面积以每年近万亩的速度迅速扩大。林场副场长兼技术员李永乐说:“我1987年来到林场工作,开始的十几年,林场完全依靠县里的拨款和职工们的辛勤劳动造林。京津风沙源项目实施后,有了国家资金作为保障,育苗、造林的速度大大增加。”
“近几年,苏木山该种树的地方已经基本种满了。虽然造林任务减轻了,我们却比过去忙得多。”董存战说,“植树造林讲究‘三分造、七分管’,林子种上了以后,管护是更加耗费人力物力的。目前我们每年的造林任务为两三千亩,两个月时间就能完成,但一年还有9个月的防火期,再加上5月到8月要集中防治病虫害,一年到头都闲不下来。”
随着苏木山林场生态景观越来越美,近几年当地旅游局在林区建起了旅游区,登山步道可从山脚下直通山顶。游客的增多,使林区防火任务越来越艰巨。董存战从步道边捡起一个熄灭的烟头,扔进路旁的垃圾箱。他对记者说,游人多了,对自然环境的破坏也会多起来,不但要向林场范围内的居民宣传防火安全知识,还要督促游客时刻防范火情。
在山间行走,记者看到,每棵落叶松的树干上,在齐胸高的位置都缠着一圈防虫胶带,用以防止在土地上产卵孵化的昆虫幼虫爬上树。“过去,我们使用杀虫剂、烟雾剂,现在逐步采用对自然环境没有破坏的防虫胶带、灯光诱杀和无公害防治的办法。”李永乐说。
最近几年,苏木山还实施了人工鸟巢引鸟防虫生物防治工程。在苏木山的许多树木上,挂着人工鸟巢。鸟巢引来的鸟一方面可以消灭虫子,另一方面有助于改善林场的生态环境。一窝大山雀一天能吃掉1000多粒害虫虫卵,保护树林免遭虫害。
刚开始建的人工鸟巢很难吸引鸟类居住,大家逐步摸索发现,鸟巢出入口开得越大,就越难留住鸟儿。经过多次改进,现在的鸟巢出入口只能让鸟类勉强进出,这使得它们有安全感,入住人工鸟巢的鸟类越来越多。目前,苏木山上已搭造人工鸟巢3000多个,鸟类筑巢率达90%以上。
近60年来,苏木山林场的务林人营造了18.6万亩人工林,这里成为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人工林场。今天的苏木山有1000多万株树木,以华北落叶松为主的20多种树木遮天蔽日,连绵铺开在几十个山头,形成壮阔的绿色海洋。每到夏季,枝头鸟鸣啁啾啼啭,几十种花儿竞相斗艳,40多种野生动物在林间奔跑觅食,焕发出勃勃生机。
每年,董鸿儒老人都会多次回苏木山林场,看看曾经长期工作的地方。他说:“如今的林场可跟我们那个时候不一样了,造林、护林、防火都有了规范化的工作流程。看着这片林子被守护得越来越好,我感觉我们这一辈子的付出,值得!”
坚持“保生态、保民生”两条底线,林场改革正在持续推进
近年来,在国家大力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大背景下,苏木山林场焕发新的活力。如今的苏木山,完成了从荒山到人工林场、再到旅游景区的转身,成为天然的绿色养生谷,每年吸引众多宾客前来休闲度假。
不过,林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仍然有待完善。董存战表示,长期以来,国有林场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机制僵化,投入渠道不畅,国有林场主要承担保护培育森林资源的任务,虽为事业单位却实行企业化管理。目前,苏木山林场仅依靠京津风沙源工程每亩400元的治理经费造林,没有稳定的公共财政投资渠道,防火隔离带建设迟迟难以上马,人员年龄偏大、设备老化等一系列困难仍现实存在。
防火期将至,林场防火员尚立军忙得不亦乐乎。目前林场范围内存留着8个行政村,涉及约30个自然村庄。除了日常巡护,他要走村入户发放防火宣传单,挨家挨户签订防火责任状。“防火期之前这段时间非常忙,人手明显不够用。”尚立军说。
在苏木山林场,已经49岁的尚立军是最年轻的职工之一。林场现有职工43人,还聘请了58名护林员。由于林场地处偏僻、工作生活条件艰苦,根本无法留住新人。年轻人不愿留在林场,参加工作没多长时间,要么辞职,要么调走。职工年龄结构严重偏大,留不住人才,这成为令董存战最挠头的事。
今年66岁的周存友是林场护林员,作为长期临时工,他已经在林场工作了近30年。由于人员短缺,他只能独自在防火了望哨值守,常年在山上生活。每隔1天,他会步行下山,把食品和水背到山上。他每个月2000元的工资收入勉强能够维持生活,但一旦生病住院,仅有的工资收入就难以承受了。在林场,有不少临时工比周存友年纪还大,因为没有社保,退岗就意味着没有收入,他们还在坚守着。
李永乐说,目前,职工生计问题成为阻碍林场后续发展的主要绊脚石之一。党中央、国务院2015年印发的《国有林场改革方案》提出,要坚持生态导向、保护优先;坚持改善民生、保持稳定。“保生态、保民生”这两条底线,都应当牢牢地守住。
苏木山林场人期待,随着国有林场改革持续深化,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能出台对策,建立合理的人员流动机制,保证新鲜血液的输入,优化林场职工年龄结构。同时,为专职护林员办理社保,并适当提高他们的薪酬待遇,解决职工们的后顾之忧。
“国家提出要着力改善林场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确保职工就业有着落、基本生活有保障,这让我们看到了林场的光明未来。”董存战说,“通过进一步改革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林场一定能走出一条可持续的绿色发展之路。”(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 吴勇)
苏木山
林场
林海
内蒙古
人工林场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实名全名或用户名的补充、解释、提示,个人签名为文本最长为36汉字。
0
0
相关主题
实行封闭管理,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
收藏
上:
实行封闭管理,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鄂尔多斯综合保税区
下:没有了...
融合站点
专题站点
党政机关
团体单位
企业集团
商家店铺
营业机构
个体执业
个人执业
自由择业
个人公务
私人主页
辅助节点
宣传报道
部门建设
区域振兴
民主法制
时代精神
时代风采
时代人物
理论实践
改革创新
社会民生
公益慈善
志愿行动
本纪列传
政风行风
倡导新风
作风建设
效能评议
纠风整风
时风聚焦
风气时评
曝光监督
提醒警示
纪检监察
反腐问责
风范表率
案例借鉴
综合分区
媒体摘要
时事热点
时代观察
时代潮声
今日世界
时代博览
军事战略
史海回眸
时代参考
特殊主题
时代论坛
综合资讯
专题专栏
潮流时尚
名品名牌
展览展示
创业就业
学习园地
社科特刊
问题研讨
信息公开
自媒专栏
专题集锦
书画文艺
美图随拍
地方论坛
北京论坛
天津论坛
河北论坛
山西论坛
内蒙论坛
辽宁论坛
吉林论坛
龙江论坛
上海论坛
江苏论坛
浙江论坛
安徽论坛
福建论坛
江西论坛
山东论坛
河南论坛
湖北论坛
湖南论坛
广东论坛
广西论坛
海南论坛
重庆论坛
四川论坛
贵州论坛
云南论坛
西藏论坛
陕西论坛
甘肃论坛
青海论坛
宁夏论坛
新疆论坛
台湾论坛
香港论坛
澳门论坛
泛亚论坛
海外论坛
行业论坛
生活服务
医疗健康
餐饮住宿
银行金融
仓储物流
媒体信息
教育培训
顾问咨询
任务外包
求职招聘
号卡虚拟
综合服务
女装男装
鞋帽箱包
运动户外
珠宝配饰
手机数码
家电办公
美容护肤
母婴玩具
家居家纺
家装建材
食品食材
日杂百货
图书音像
花鸟文娱
五金交化
农资农品
房屋地产
汽车摩托
机械设备
军工航天
工程项目
大宗交易
租赁拍卖
行业综合
版务专区
在线发稿
版务规则
民主共治
公告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