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

红色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诞生于金寨唱响在神州 2019-9-8 21:28:17 发自江苏

本站群第一用户 微博 只看楼主 01187

融合站点 - 私人主页 - 专栏文集 - 监督评点 - 我的信箱
  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出品,央视网、爱上传媒、各地IPTV分平台共同承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型全媒体活动《歌唱祖国·一首歌 一座城》,受到了全国上下、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活动将在全国各地选取70首代表不同城市的歌曲,通过“城”与“歌”的结合,集中展现一个时代的声音,以此记录新时代、书写新时代、讴歌新时代。安徽金寨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十分荣幸地入选该项目,这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大喜事!但是,它也会给本来就是“众说纷纭”的《八月桂花遍地开》添上一把火!那么,《八月桂花遍地开》到底是谁创作的?怎样传播出去、以至于唱响全中国、唱到全世界的呢?

红色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诞生于金寨唱响在神州

  我们十分自豪地告诉大家:唱响全国的红色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诞生于安徽金寨的一首革命歌曲。它的词作者是金寨果子园佛堂坳小学校长罗银青。它是一首依曲填词的民歌,它的曲调是大别山民歌《八段锦》的曲调,最初是为了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而创作的。由于这首歌曲调优美、歌词动听,因而很快就在豫东南革命根据地传开并逐步唱响神州大地。

  一、《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诞生地和词作者本来是一件十分明确的事情,但是,多年来,它却好像是一个“谜”,一直是众说纷纭、答案不一。

  《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五十周年歌曲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71年版)将其标注为“江西民歌,焕之曲”;《民间歌曲概论》(宋大能编着,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年版)也认定是江西民歌;《中国民歌》(第3卷,文化部文学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年版)将之认定为安徽金寨民歌;《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湖北卷》(人民音乐出版社,1988年版)将它作为湖北民歌(鄂东北红安县)选入;而在《中国传统民歌400首》(柳正明编,广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和《中国民间歌曲集成·河南卷》(中国ISBN中心,1987年版)中,编者将其认定为河南新县民歌;《中国音乐词典》中没有认定它是属于哪个省份或地区的民歌,只确认它是“流传于安徽、河南、湖北等省的大别山地区、系土地革命时期有些县、区成立苏维埃政府时、据民歌《八段锦》填词传唱而成的”。曹锦华的文章《(八月桂花遍地开)是何地民歌》指出:“不难看出《八月桂花遍地开》确系商南民歌,歌词作者是罗银青,曲调是地方民间《八段锦》调,作歌是1929年8、9月桂花盛开的时候,它是河南商南民歌……”《党建杂志》刊登的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中,在《八月桂花遍地开》的乐谱下面标注是“革命民歌,焕之编曲”,并认为“这首歌是1929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人民用当地的民歌《八段锦》填词改编而成的”。贺文忠的文章《大别山上一首震撼人心的歌》认为:“1929年正值大别山桂花盛开的季节,为庆祝鄂豫皖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成立,《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在新县柴山堡(今新县陈店乡)诞生并首唱”。潘传柏在《大别山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民歌的特征》一文中认为:“《八月桂花遍地开》就是利用了传统民歌《八段锦》填词改编而成,就是1929年8月在新县卡房成立工农民主政府的庆祝大会上产生的”。可见,关于它的诞生地和词作者问题,至少有江西、安徽、河南、湖北几种说法。

  不过,好在绝大多数人对这首歌是大别山民歌,是为了歌颂苏维埃成立而创作的歌,是采用民歌《八段锦》的曲调、填词而创作的歌,看法是一致的、思想是统一的。于是,因为江西民歌的风格与此迥然不同,后来被研究者们排除,剩余的基本上集中在鄂豫皖交界的大别山区了。然而,就是大别山区,也还有河南商城说、河南新县说、安徽金寨说、安徽六安说、湖北红安说,等等。其中比较集中的至少还有两种:一说是河南商城县的一位革命烈士所作;一说是安徽金寨斑竹园罗银青所作。

  二、很多事实和理由可以证明:安徽金寨的罗银青就是《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词作者。

  通过查阅大量资料、拜读很多文章、访问部分知情人士,笔者认为,很多事实和理由可以说明:安徽金寨罗银青就是《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词作者。由于罗银青填词创作的《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曲调优美熟悉,歌词顺口好记,所以深受人民群众和红军战士的喜爱,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和号召力,人民群众唱着它参加红军、支援红军,红军战士唱着它去英勇战斗、去开创根据地,这首歌唱到哪,根据地就建到哪。1931年,原红三十二师副师长漆德伟(金寨人)等人,从鄂豫皖调到中央根据地工作,这支歌子就由他们带到中央根据地,很快在那里流传开来。1932年,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西去川陕,这首歌又被带到川陕,于是就逐步流传到全国各地,歌词也随之在不断地修改和翻新。

  新中国成立后,音乐界人士将《八月桂花遍地开》改编为不同版本的合唱曲,还被改编成二胡、琵琶等器乐曲。1959年,作曲家李焕之与词作家霍希扬把这首单旋律民歌改编成一首丰富的民歌合唱曲。1964年,李焕之再度把它改编成女声合唱曲,用于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第二场“星火燎原”中,以女声合唱加舞蹈表演的形式出现,一时间此歌红遍全国,最终变成红色经典歌曲。

  再后来,此歌又被选入中小学等音乐教材。2007年7月,为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八月桂花遍地开》还被改编为民歌剧并在第八届安徽省艺术节戏剧调演上演出。2009年,在水利部机关纪念建党88周年文艺演唱会上演出。2009年8月,在2009中国红歌会上由梅林组合演唱。2011年,获选为“湖北名歌大家唱”经典民歌。2011年10月,作为第七届全国城市运动会(江西)开幕式入场背景音乐。应该说,《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以其慷慨激昂的歌词、欢乐跳荡的旋律反映一个时代、广大人民群众的心声,不仅成为中国苏维埃和红军时期的经典歌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且伴随着春风秋雨、伴随着猎猎红旗,唱响了全国各地、神州大地,直到现在仍然是广为传唱、经久不衰!

  那么,说罗银青是《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词作者,有哪些理由和依据呢?我们认为,除在此之前的很多专家学者的实际调查、深入研究、分析判断、撰文支持外,我们目前至少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提出十多条理由和依据。

  首先,是有完整准确的文字记载。

  阎荣安编着、中央党史出版社出版的《军旗猎猎---在金寨建立的十二支主力红军队伍》第33---35页是这样叙述的:1929年的农历八月,金寨西部地区的区乡苏维埃政府纷纷建立,人民群众欢欣鼓舞,张灯结彩,玩灯唱戏,热烈庆祝自己的政府诞生。可在各地的庆祝大会上,大家只会唱《国际歌》这一首革命歌曲,因为立夏节起义后,接着就开展反“会剿”斗争,来不及创作新的革命歌曲。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创作出新的革命歌曲,紧密联系当地革命形势,更好地宣传教育群众,商城县委领导成员、红三十二师师委书记李梯云和红三十二师政治部主任漆禹源、县委委员漆先棣在斑竹园的花堰白莲宫(也叫柏梁宫,今金寨县斑竹园镇花堰境内)研究,决定编一首歌唱苏维埃和红军的歌,以表达广大劳苦群众翻身得解放和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时的喜悦心情,在一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上演唱,并把此任务交给少共县委书记徐乾。徐乾又与少共县委组织部长漆先棣、宣传部长漆先平商量,决定让佛堂坳模范小学校长、共产党员罗银青编写。

  罗银青是沙堰(今金寨县斑竹园镇)大西冲瓦屋湾人,1894年生。1927年春,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入党,夏秋之际结业后回乡参加农运工作,并在沙堰洪觉庵大庙办起了改良私塾,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1928年冬,党组织又安排他在小河王氏祠办学,他一面教书,一面在校内外发展党员15人,壮大了党的队伍。立夏节起义胜利后,为了兴盛苏区教育,党又派他在果子园佛堂坳模范小学任校长。他擅长写诗作歌,出口成章,被当地群众称为“商南才子”。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商南地区即立夏节起义(也称商南起义)的爆发地——今安徽省金寨县斑竹园、吴家店、果子园、南溪、汤家汇等地区。那个时候还没有金寨县,该地区属于河南省商城县管辖,由于其地理位置在商城县的南部,故称商南地区。后来,国民党设置了“立煌县”(金寨县的前身),便将其划归立煌县管辖。因而,当年的商南地区,就是今金寨县的斑竹园、吴家店、果子园、南溪、汤家汇等地区。

  罗银青接受任务时,他正好参加了乡苏维埃成立庆祝大会。这时正值金秋时节(农历八月下旬),到处桂花盛开,香气四溢,沁人肺腑,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上人民群众的欢乐情景仍在脑海中浮现,他触景生情,心潮澎湃,才思涌动,哼着当地民歌“八段锦”的曲调,填写了名叫《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词,送交给李梯云审阅。定稿后,由学校女教师陈觉民负责教唱,并编舞以打花棍的形式表演。首次表演由方子翼、方太森、肖大清(女)、刘昔祥、吴文彬、涂诗银(女)、黄祖德等16名学生组成。

  在斑竹园长岭岗举行的第一区苏维埃成立大会上,《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舞表演十分成功,受到热烈欢迎。李梯云当场对模范小学进行了嘉奖,并把教唱这首歌作为大会的一个内容。罗银青把油印好的歌曲散发给参会人员,当场进行了教唱。会后,少共县委将这支歌曲油印发给各团支部、各乡苏维埃,要大家学唱。中共商城县委和红三十二师还将这首歌定为党政军民必唱的歌曲。从此,这首着名的革命歌曲便开始在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广为传唱。

  其次,是有史书志书的历史定论。

  1、由中共河南省委党史研究室和中共安徽省委党史研究室联合编纂的《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1993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在第133页有这样一段表述:“为了表达广大劳苦群众翻身得解放和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时的喜悦心情,共产党员、佛堂坳小学校长罗银青于10月(农历八九月间),在商城县工农革命委员会成立时创作的着名革命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开始在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广为流传。”该书在第478页还有这样一段表述:“佛堂坳小学校长罗银青创作《兵变歌》、《小放牛》、《妇女歌》等10多首歌曲,尤其是他在当年金风送爽、丹桂飘香的季节,红三十二师从鄂东北回师商南,收复失地,在恢复和成立区、乡苏维埃政权的基础上成立商城县工农革命委员会之时,以当地民歌‘八段锦’曲调填词的《八月桂花遍地开》,抒发了工农群众翻身作主人的喜悦心情,描绘了欢庆苏维埃诞生的热烈场面。这一优美的歌曲成为一支耀眼的奇葩,迅速传遍全边区,进而传遍全中国。”

  这段话将《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诞生的时间、地点、背景和创作者都记载得一清二楚。时间是红三十二师从鄂东北回师商南、桂花盛开的1929年农历八九月间。地点是商南地区的佛堂坳小学。佛堂坳小学即今果子园乡佛堂坳小学。歌曲诞生的背景是区乡苏维埃建立,人民群众欢欣鼓舞,热烈庆祝。歌词创作者是罗银青,罗银青是斑竹园镇沙堰人;曲子是当地民歌“八段锦”。这些相关情况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其他章节中还有一些记载。因此,《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的诞生地是今安徽省金寨县,歌词作者是罗银青,创作时间是1929年10月,这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史》早已作出的定论。

  2、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审稿,解放军出版社出版的《金寨红军史》(2005年)一书对《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的诞生也作了详细地记载,(第46页)有这么一段话:“从立夏节起义胜利、红32师的建立,到三次反‘会剿’的胜利和区、乡苏维埃政府普遍建立,人民群众欢欣鼓舞,张灯结彩,玩灯唱戏,热烈庆祝。为了表达广大劳苦群众翻身解放和庆祝苏维埃政府成立时的喜悦心情,当时的商城县委书记李梯云和县委委员漆禹源、漆先棣在花堰白莲宫(柏梁宫)研究决定编一首歌唱苏维埃的歌让群众演唱,并把此任务交给少共县委书记徐乾。徐乾又与少共县委组织部长漆先棣、宣传部长漆先平商量,决定让罗银青编写。”

  “罗银青是沙堰(今属斑竹园镇)大西冲瓦屋湾人,1894年出生。1927年春,入武昌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同年入党。夏秋之际结业后回乡参加农运工作,并在沙堰洪觉庵大庙办起了改良私塾,以教书为掩护开展革命活动。

  1928年冬,党组织又安排他在小河王氏祠办学,他一面教书,一面在校内外发展党员15人,壮大党的队伍。立夏节起义胜利后,为了兴盛苏区教育,党派他在果子园佛堂坳模范小学任校长。他擅长写诗作歌,出口成章,被当地群众称为‘商南才子’。他受领任务时,正值桂花飘香的金秋时节(1929年农历八月下旬),触景生情,就创作出了一首名叫《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词,配以当地民间广泛流传的民歌曲调‘八段锦’,交给李梯云审阅。定稿后,罗银青在模范小学以打花棍的表演形式进行编舞。首次表演由方子翼、方太森、肖大清(女)、刘昔祥、吴文彬、涂诗银(女)、黄祖德等16人组成,每人一根系有红绸的花棍,花棍上捆有铜钱,舞起来哗哗作响,十分好看。在斑竹园长岭岗举行的第一区苏维埃成立大会上,《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舞表演十分成功,受到了热烈欢迎。商城县委书记李梯云当场对模范小学进行了嘉奖,并把教唱这首歌作为大会的一个内容。罗银青把油印好的歌曲散发给参会人员,当场进行教唱。会后,少共县委将这首歌油印发给各团支部、各苏维埃,要大家学唱。从此,这首着名的革命歌曲开始在豫东南革命根据地广为传唱,后来流传到全国各地。”

  3、由洪学智上将题名、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金寨县革命史》(1991年)在第87页有这样一段文字:“苏维埃建设期间,正是桂子飘香的金秋时节,又是谁种谁收的丰收季节,人民群众欢欣鼓舞,玩灯唱戏,庆祝人民政权的诞生。共产党员、小学教师罗银青创作了以歌颂苏维埃为主要内容的《八月桂花遍地开》歌词,配以当地流传的欢乐明快的《八段锦》民歌曲调,在苏区广为传唱。后来流传到全国各根据地。”

  4、由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金寨县志》(首部)在介绍罗银青这个人物时,是这样叙述的:罗银青(卿)(1894-1952)沙堰乡人。民国3年(1914)设馆教书。他经常教育学生:求知报效于民,读书勿忘救国,不排外患,国无宁日,不解内忧,民无生计。他的卧室里挂着一幅“投枪杀敌英雄志,挥笔诛奸士子心”的对联,抒发了自己抱负。

  民国18年9月间(1929年),商南地区建立苏维埃政权,罗银青(卿)为纪念“穷人政权建立之日”,便用当地群众喜爱的《八段锦》民歌曲调,创作了《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歌词。这首歌词富有强大的战斗力和号召力,被中共商城县委和红三十二师定为党政军民必唱的歌曲,很快传遍鄂豫皖苏区。新中国建立后,《八月桂花遍地开》被选入《东方红》影片,传遍全国。

  第三,是有很多的人证物证能够佐证。

  1、有两位开国将军亲自作证。很多老红军战士对这首歌念念不忘,常对子女和来访者提起或唱起这首歌。开国少将方子翼当年曾在佛堂坳模范小学读书,生前他经常饱含深情地向来访者介绍罗银青校长创作、陈觉民老师教唱、表演《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情景。

  2015年初,年近百岁的方子翼将军抱病在身。2月5日,金寨县人民政府县长汪冬和金寨县红军历史研究会会长阎荣安前往空军总医院看望他。由于将军重病在身,医院禁止探访。当护士长得知汪冬他们是从千里迢迢的家乡赶来看望的,便破例让他们到病房看望。

  昔日威风凛凛的将军平卧在病床上,两眼无神,已经不认识人了,双耳失聪,听不见人正常说话了。

  曾多次到将军家拜访的阎荣安禁不住上前拉着将军的手,在他的耳边大声喊道:“我是您老家来的小阎啊,今天我和汪县长来看您。我每次来您都对我讲、您在佛堂坳模范小学读书时,罗银青、陈觉民老师教唱《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故事,您还记得吗?”

  忽然,奇迹发生了。只见将军的双眼睁大,有了光亮,定神地看着阎荣安,一把抓住他的手,不停地摇动;嘴唇蠕动着,但说不出话来,泪珠一下子从眼中滚出。阎荣安立即用纸巾擦去将军的泪水,感觉到他的手握得更紧了。

  护士长见状,怕有危险,示意离开。汪冬、阎荣安等人只好起身向将军告别,令人想不到的是,将军竟然挥手致意、为他们送行。

  一个月后,方子翼将军逝世了。习近平总书记还专门为他送去了花圈。

  方子翼将军对《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至死不忘,可见这首歌在方子翼将军心中的位置是何等的重要啊!这首歌影响了以方子翼为代表的一大批红军战士。

红色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诞生于金寨唱响在神州

  漆远渥将军也是罗银青创作《八月桂花遍地开》的亲历者和歌唱者。1952年1月30日(农历正月初四),时任华北空军政治委员的漆远渥,从北京返回故乡斑竹园简家畈探亲,第三天,得知少年时曾教过自己的老师罗银青患了重病,卧床不起。他本欲登门看望,可是假期只剩一天,又加山岭阻隔,交通不便,于是只好给老师写了一封信。信中对“先生在廿余年来所遭种种痛苦颇表同情,尚望先生保重健康”;“承蒙先生对我们的教养,深为感谢”。他把信写好后,又附了30元人民币,叫家里派人送给罗银青。此时的罗银青,已生命垂危。当他得知昔日的学生已成为人民解放军的高级将领后,心中特别高兴。但是由于体力太差,第二天,也就是1952年2月4日(农历正月初九),他带着对“山河改貌”的欢愉,含笑离开人间。

  2、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内建设的有场景再现。在金寨县革命博物馆前楼二层“金寨革命史”展厅,专门建有一个果子园佛堂坳模范小学校长、共产党员罗银青创作《八月桂花遍地开》、女教师陈觉民编舞教学生们演唱《八月桂花遍地开》的真实场景。

  3、《八月桂花遍地开》已被确定为金寨县的县歌、桂花树被确定为金寨县的县树。鉴于《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2013年3月31日,金寨县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八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金寨县人民政府《关于提请审议金寨县县歌、县树的报告》,决定把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确定为县歌、桂花树确定为县树。

  4、金寨县专门建有“《八月桂花遍地开》纪念广场”。2017年,为纪念在县境内诞生的红色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金寨县在县城新区专门兴建了一个桂花公园、在公园主入口处建了“《八月桂花遍地开》纪念广场”。据说,相关人员是这样介绍这个广场的:“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着名红色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诞生地。一九二九年立夏节起义胜利后,为庆祝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在桂花飘香时节,果子园佛堂坳模范小学校长、共产党员罗银青以当地民歌八段锦曲调填词,创作了《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歌,女教师陈觉民编舞教唱,在斑竹园长岭岗一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大会上首演后,迅速传遍鄂豫皖苏区。在歌声中,人民群众参加红军,红四方面军开辟川陕革命根据地,红二十五军创建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继而唱响全国,迎来新中国。一九六四年,《八月桂花遍地开》被编入歌舞史诗《东方红》。今天,华夏儿女正乘着这歌声的翅膀,书写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篇章!

  5、金寨县专门为罗银青修了墓、立了碑。碑文写了这样一段话:罗银青,幼年读私塾。1924年在家乡设馆教书。1926年去武汉与从事工运的共产党员李梯云一道鼓动工人罢工,在此期间经李梯云等介绍入党。1927年3月份,毛泽东在武昌主办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直接受到毛泽东、恽代英、方志敏等人的培养教育。讲习所结业后,罗银青遵照毛泽东等人的指示,回家乡农村从事农运工作。1927年秋至1930年冬,先后在沙堰洪觉庵大庙、小河王氏祠、果子园佛堂坳办学,以教书为掩护,从事革命活动。他在佛堂坳教书,面对商南起义的大好革命形势,激情满怀,创作出《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着名歌词,反映了一个时代人民的心声,唱响神州大地。

  1931年2月,罗银青被调到赤南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汤家汇。先后担任《红日报》编辑主任和石印馆誊写主任等职。以后又在商城新集、黄安等地工作。

  1932年9月,鄂豫皖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罗银青身负重伤而被捕。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罗银青大义凛然,写下了气壮山河的《敢死文》。后经多方营救出狱。伤愈后他继续教书。在工作中撰写了大量的革命诗文,人们称他为”红旗歌手“。

  6、专家学者对罗银青有研究、有结论。皖西文化大家徐航对罗银青很有研究,并出了很多成果。他在《”红色歌手“罗银青》一文中对罗银青的一生作了比较详细的介绍。罗银青(原名学钜、学鼎,册名银青,字任世)生于清光绪二十年(1894年)12月11日,居金寨县斑竹园镇沙堰村大西村民组,世代务农。罗银青和妻子周维珍有一子二女。儿子罗宗悖( 1919-1985);孙子罗延志(1947一  )。

  罗银青自”束发“起便随三叔罗师源读书。在罗银青的成长过程中,罗师源起了主要的作用。同时,对银青影响较大的,还有他的胞兄罗学秘(即罗选青)。弟兄俩受的虽然是”四书“、”五经“之类的封建传统教育,但他们不是死读书、读死书,而是古今并蓄、苦学活用,成了地方上很有名望的一对青年,被人称为”商城罗氏二才子“。

  1914年,年仅20岁的罗银青,就在家乡设馆教书。他生性刚直,嫉恶如仇,与黑恶势力和奸邪丑恶不共戴天。他运用教书机会,向懵懂少年灌输爱国思想,并设法探求救国救民之计。

  沙堰地近湖北武汉。董必武、陈潭秋等人自1920年秋开始,便在湖北地区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和建党。1921年11月,鄂东黄岗县成立了党的小组;1925年冬,黄安、麻城两县中共特别支部分别成立;1926年,罗田、孝感两县也建立了党的组织。

  1926年春,怀着寻求更多革命真理的决心,罗银青到了武汉,找到了从事工运的正在中华大学读书的同乡青年、共产党员李梯云( 1905-1930)。在梯云的帮助下,他在汉口扎下了脚跟。他经常与梯云一道,到英资泰安纱厂,鼓动工人罢工以反剥削反压迫。他在斗争中提高了水平,增长了才干,逐步锻炼成为一个笃信共产主义的革命战士。

  1927年3月,毛泽东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在湖北武昌创办。罗银青也入了讲习所,直接受到毛泽东、恽代英、彭湃、方志敏、夏明翰等人的培养教育。他和同学们一道,讨论农民中的实际问题,下乡作调查研究,参加实际的阶级斗争,并参加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在学习和实践中使他的革命斗志更加坚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讲习所结业后,罗银青遵照毛泽东等人的指示,回家乡农村从事农运工作。

  1927年夏秋之际,鄂豫皖边区农民运动迅猛发展。罗银青与在武汉学习的李梯云、肖方、漆禹原、周维炯、漆德玮等同志先后回到商南。他们经常聚会,共商革命大计。大家一致认为,罗银青非常适宜以教书以掩护从事革命活动。罗银青立即应命,不到半个月工夫,就在沙堰洪觉庵大庙办起了”改良私塾“。很多人早知道罗银青的才名,纷纷把孩子送来读书。罗银青精心向学生们传授新旧知识。为了传播进步思想,培育革命人才,银青还把年龄较大的学生组成了一个”农运研究小组“,学习毛泽东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章。学习以后,还组织学生写文章、写标语,深入农村向群众开展宣传活动。

  洪觉庵学校既是革命启蒙重地,又是地下党组织的联络点。当时,从事革命活动的罗固城、李梯云、周维炯、肖方等人,常以同姓、同乡、同学和亲朋好友的身份,来到银青老师处作客,借吟诗词和谈心为名,交换情报,互通讯息,甚至彻夜研究革命斗争和武装革命问题。

  洪觉庵学校师生的活动,深受农民的赞扬和信任,也越来越引起地主豪绅的疑惧和不安。一天,国民党河南省党部委员、罗氏族长、大恶霸地主罗维楚,突然登门”拜访“罗银青,又是笼络又是威胁,并说要助罗银青一臂之力,以解决生计困难。罗银青婉言拒绝了他的”好意“,以一句”露水饭我不吃半口,造孽钱我不用一文“,表明了自己的铮铮铁骨。罗维楚自讨没趣,红着脸溜出校门。

  豪绅地主见利诱罗银青无效,便联名向商城县衙告罗银青通共。1928年8月的一天,商城县衙派30个团丁闯进洪觉庵学校,砸桌毁凳,封了校门,并要捉拿法办罗银青。恰逢银青先已外出,避免了一场厄难。

  为了保护罗银青的安全和方便党组织的联各,1928年冬天,党组织安排银青在斑竹园附近小河王氏祠办学。他一面教书,一面在校内外发展党员15人,壮大了党的队伍,推动了农民运动。

红色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诞生于金寨唱响在神州

  1929年5月6日立夏节起义(也叫商南起义)胜利后,罗银青被调到果子园佛堂坳模范小学任校长。他欢欣鼓舞,亲自编写戏曲和民歌,率领师生到处宣传革命的胜利,动员青年男女参加红军,开展打土豪分田地的斗争。这年农历八、九月间,商南起义胜利后建立的红三十二师由鄂东胜利回师商南,同地方党组织一道,进一步建设苏维埃政权。在这美好的秋天,金风送爽,桂子飘香。罗银青面对大好的革命形势,心花怒放,激情满怀。他铺纸挥笔,兴致勃勃,一口气创作出了《八月桂花遍地开》的10段歌词,并和以当地群众喜爱的”八段锦“民歌曲调,在学生和群众中传唱。商城县委和红三十二师领导,鉴于这支歌战斗力强、号召力大,还专门下文,要党政军民争相学唱,广泛传播。

  1931年2月,随着根据地巩固和革命发展的需要,罗银青被调到赤南县苏维埃政府所在地、中共豫东南道委驻地汤家汇,同何复舟一道,共办赤南县《红日报》和石印馆,先后担任报社编辑主任和石印馆的誊写主任等职。这期间,罗银青名声很大,成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着名文人。

  1932年9月,鄂豫皖根据地第四次反”围剿“失利,敌陈继承等部向汤家汇发动进攻。身负重伤的罗银青,正在汤家汇医院治疗养伤。此时,战斗激烈,伤病员很多,医院无力帮其转移。罗银青宁愿身死荒山野谷,也不肯落人敌手。在一个漆黑的夜里,他咬紧牙关爬进深山,藏在一个隐蔽的石洞里。幸得一位蔡姓老人的求助,才幸免一死,渐渐地养好了伤。

  罗银青名声很大,敌人又得知他未随大部队转移,于是便到处张贴布告,悬赏五百大洋捉拿他。时隔不久,终因伪保长罗宗胜告密而被捕。敌人对罗银青严刑拷问,要他交出我党地下组织人员名单,并要写出”自白书“。但是任凭敌人什么伎俩都用尽了,仍然逼不出罗银青的任何交待和”自白“。逼到最后,罗银青交出一份《敢死文》,其中表白了自己的为人和志向:”针邪戒恶,笔下无情,今日敢作刀尖鬼;信守道义,固行共产,永世难将心性移。……“敌人恼羞成怒,咬牙切齿扬言:罗银青这个共产党员非杀不可!

  原商南一带的老百姓和进步人士,都十分敬佩罗银青的骨气。听说敌人要杀害他,纷纷设法营救。但是,当时没有乡保长出面,是保不出来的。有一位很有心计的知名人士,私下去规劝乡保长:”红军大部队虽然走了,但火种仍在。听说长岭关一带,就经常有共产党出入。你们家难搬,姓难改,如果杀了罗银青,小心你们以后的日子不好过。“乡保长想想也是这个理,这才出面保出了罗银青。出狱后,有些”好心人“劝告他:”红军走了,现在又是人家的天下,你孤掌难鸣,以后要慢开口少动笔呵“!

  罗银青笑道:”宁填沟壑,不辱斯文“!

  罗银青因受战伤,又加敌人摧残,身体孱弱,终生以教私塾蒙馆为生。但他始终没有低过自己的头,没有放下手中的笔。他的革命意志始终没有消退,革命之火始终在他心头燃烧。在各个历史时期,他都写了大量的歌颂党、歌颂人民、歌颂革命的诗文,以与黑暗和邪恶抗争,以抒发自己的人生挣扎和在黑暗中祈盼光明的心境。

  罗银青的作品流唱民间的,除了《八月桂花遍地开》,还有《兵变歌》、《穷人调》、《小放牛》、《妇女歌》、《两边船》等数十首歌词,大都配以当地民间曲调教唱,流传很广。

  罗银青是革命”两杆子“笔杆子队伍的一员,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身份和心性,赤胆忠心,呕心沥血,终生为革命歌唱。

  金寨县斑竹园镇小学校长王远学对罗银青也很有研究,发表过大量文章,他有一篇遗作,题目叫作《罗银青与”八月桂花遍地开“》。该文对这首歌的起源、创作和传唱有一个比较祥细的记载。文章共分五个部分:《八月桂花遍地开》孕育于瓦屋湾、沉思于柏梁湾、诞生于佛堂坳、唱响于长岭岗、走红于全中国。

红色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诞生于金寨唱响在神州

  7、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曾经专门向全国作过推介。2011年6月26日,在中央电视台《欢乐中国行·魅力六安》大型文娱晚会上,着名歌唱演员吕薇唱起了脍炙人口的金寨民歌《八月桂花遍地开》,主持人张蕾向广大观众隆重介绍了《八月桂花遍地开》的创作与传播过程,并请漆德金、周桂银两位金寨籍老人唱起当年的《八段锦》。唱完之后,张蕾又邀请周桂银老人回忆当年学唱《八月桂花遍地开》的情景,说着说着,周桂银情不自禁地边歌边舞、边唱边跳。受2位老人的感染,吕薇、张蕾以及在场的近1000名观众齐声高唱《八月桂花遍地开》,一时间,歌声飘荡、群情激昂,荧火棒、红五星摇个不停,掌声、雀跃声此起彼伏,晚会现场成了一片”欢乐的海洋“。原标题:红色经典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诞生于安徽金寨唱响在神州大地(作者姓名:胡遵远 作者单位:中共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256字符以内



相关主题:

如觉得还可以或对您有所帮助,那就意思意思吧!

打赏
1枚
打赏
5枚
打赏
20枚
打赏
50枚
打赏
99枚
打赏
300枚
打赏
500枚
打赏
999枚
打赏积分类型:铜板 楼主通过本帖累计收到打赏 0 铜板
融合站点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综合站点
  • 专题特色
  • 公益站点
  • 党政机关
  • 团体单位
  • 营业机构
  • 企业集团
  • 商家店铺
  • 个体执业
  • 个人站点
  • 私人主页
  • 辅助节点
  • 资讯摘要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媒体摘要
  • 时事热点
  • 观察瞭望
  • 潮声愿景
  • 世界国际
  • 军事战略
  • 交往合作
  • 政策政务
  • 经济产业
  • 社会发展
  • 科学技术
  • 综合资讯
  • 宣传报道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部门建设
  • 区域振兴
  • 民主法制
  • 时代精神
  • 时代风采
  • 时代人物
  • 理论实践
  • 改革创新
  • 基层民生
  • 公益慈善
  • 志愿行动
  • 本纪列传
  • 政风行风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作风建设
  • 效能评议
  • 纠风整风
  • 揭露曝光
  • 时风聚焦
  • 风气时评
  • 监督检查
  • 提醒警示
  • 纪检监察
  • 反腐问责
  • 风范表率
  • 案例借鉴
  • 综合分区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综合论坛
  • 时代参考
  • 时代博览
  • 历史大观
  • 学习园地
  • 学术论文
  • 问题研讨
  • 信息公开
  • 文学作品
  • 故事传说
  • 照片图片
  • 视频短剧
  • 专题专栏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潮流时尚
  • 名品名牌
  • 大众生活
  • 兴趣爱好
  • 创业就业
  • 协作共生
  • 拉抬推广
  • 打压限制
  • 会展节庆
  • 特殊主题
  • 自媒专栏
  • 专题集锦
  • 地方论坛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北京论坛
  • 天津论坛
  • 河北论坛
  • 山西论坛
  • 内蒙论坛
  • 辽宁论坛
  • 吉林论坛
  • 龙江论坛
  • 上海论坛
  • 江苏论坛
  • 浙江论坛
  • 安徽论坛
  • 福建论坛
  • 江西论坛
  • 山东论坛
  • 河南论坛
  • 湖北论坛
  • 湖南论坛
  • 广东论坛
  • 广西论坛
  • 海南论坛
  • 重庆论坛
  • 四川论坛
  • 贵州论坛
  • 云南论坛
  • 西藏论坛
  • 陕西论坛
  • 甘肃论坛
  • 青海论坛
  • 宁夏论坛
  • 新疆论坛
  • 台湾论坛
  • 香港论坛
  • 澳门论坛
  • 泛亚论坛
  • 欧洲论坛
  • 非洲论坛
  • 北美论坛
  • 南美论坛
  • 大洋论坛
  • 行业论坛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居民服务
  • 医药卫生
  • 餐饮住宿
  • 金融财税
  • 交通运输
  • 教育培训
  • 人力资源
  • 休闲娱乐
  • 租赁拍卖
  • 批发零售
  • 商务服务
  • 顾问咨询
  • 软件信息
  • 手工零活
  • 纺织服装
  • 鞋帽箱包
  • 珠宝配饰
  • 手机数码
  • 家电办公
  • 家居日用
  • 美妆养护
  • 母婴玩具
  • 轻工食品
  • 体育旅游
  • 家装建材
  • 房屋地产
  • 农林牧渔
  • 文艺文创
  • 媒体出版
  • 五金交化
  • 电子电气
  • 机械设备
  • 车辆船舶
  • 军工航天
  • 能源化工
  • 冶金矿产
  • 安防环保
  • 工程项目
  • 公共管理
  • 行业其他
  • 时代版务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在线发稿
  • 版务规则
  • 共商网是
  • 公告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