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金寨县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简称“两源两地”)。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和伟大的革命实践中,创造并留下了积淀深厚的红色资源和丰富多彩的红色基因。
为充分发挥它们的积极作用和潜在价值,近年来,金寨县对其提升了位置、加大了投入、整合了队伍、强化了措施,基础建设日臻完善、对外形象日趋靓丽,发展势头日渐强劲、社会功能日益增强。究其成功经验,大致有以下几条:
(一)提上新高度、摆上新位置,成立专抓组织、整合专抓队伍。近几年,特别是2016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视察后,金寨县迅速调整、及时完善并新近成立了党史工作领导组、红色资源保护利用领导组、红色旅游发展领导组等相关议事协调机构。各组均有县委或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着力建设高规格、快节奏、敢担当、善决策的领导组织。同时,将县委党史研究室、地方志办公室、档案局(馆)、革命博物馆整合在一起,成立“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几年来,该局定位高远、思路清晰、工作扎实、成效显着。实践证明,集中力量干大事、因地制宜求发展,始终是一种有力之策,、成功之举。
(二)着眼新形势、研究新对策,摸清自身家底、编制发展规划。几年来,面对日益变化的新形势和逐步出台的新规划,金寨县集中时间、抽调人力、拿出资金,通过自下而上、反复多次地摸底和核查,弄清了自身的资源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入思考、广纳民意、专家论证等方式,先后编制了《金寨县革命旧址文物保护规划》、《金寨县2017---2019三年文物保护计划》及《金寨县红色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建规划》等多种规划。在编制过程中,始终坚持“因地制宜、实事求是,突出特色、打造亮点,集中力量、主攻重点,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着力为全县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开发建设提供了一个基本的遵循,确保各项建设有据可查、有章可依、有条不紊。
(三)实施新战略、构建新机制,灵活方式方法、集聚建设资金。打破传统观念、引入竞争机制,着力营造一种对上争资、对外引资、对内聚资,以资源引资金、以服务换项目的融资聚资“大平台”。仅2019年,该县就向上争取革命文物保护维修资金5637万元。
(四)理清新思路、建设新项目,突出开发重点、加快利用步伐。严格按照“新项目抓建设,老项目抓提升,珍贵资源抓保护”的工作思路,编制项目计划、加大资金投入、落实保障措施,力促保护利用两项工作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相得益彰。据统计,近几年,金寨县投入资金3.5亿元,建成了安徽金寨干部学院(党校)三期、立夏节起义旧址(丁埠大王庙)等重点项目;争取投资1347万元,实施了金寨县革命烈士陵园基础建设项目;投资1.5亿元,新建了的桂花公园建设项目。通过招商引进了长城影视集团,该集团计划投资30亿元新上“红军源”革命传统教育影视基地和金寨长城红色文旅小镇等建设项目。
(五)出台新举措、畅通新渠道,强化技能培训、提高服务质量。制订倾斜政策,扶持民营经济,鼓励景区沿线和景点周围的贫困户与农民群众,依托红色资源,走旅游路、发旅游财。通过金寨职业学校、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各种专业协会不断加大技能培训力度,着力增强人民群众发展红色旅游的知识本领,让红色旅游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补充和有力支撑。汤家汇镇竹畈村张传峰,不仅依靠红色旅游脱了贫,而且还成为带动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领路人。
(六)面向新时代、营造新优势,加强沟通衔接、集聚发展合力。千方百计地把红色元素引进、渗入公路交通、城镇建设、水利兴修、文化、教育、卫生等各个领域、各个环节,着力营造“乡乡有建设项目、村村有发展氛围、户户有红色元素”的良好环境,在道路交通 、市政建设、河堤维护等多个方面,启用红色符号、建设红色雕塑、炒浓红色氛围,着力加快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步伐。
(七)打响新品牌、树立新形象,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近几年,金寨县紧紧抓住“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县”、“两源两地”等一批新的红色品牌,通过举办全国性的征文、理论研讨,深入开展丰富多彩的系列活动,着力打造新品牌、营造新优势,扩大知名度、增强吸引力。与此同时,切实加大县内红色资源的研究开发力度,通过写文撰稿、编书出书,广泛宣讲、系列活动等多种措施,坚持不懈地把红色金寨宣传出去、把红色基因送到田间地头、送进千家万户。
应该说,金寨县是红色资源大县,也是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强县。县委、县政府对此认识高、观念新、措施硬,真重视、真支持、真给力,各业务主管部门和红色资源大乡(镇)、旅游重点乡镇多年如一日、坚持做到真抓实干、埋头苦干,撸起袖子干、连天加夜干,干出了令人瞩目的成绩、赢得了快速健康发展。
但是,这些与金寨“两源两地”的重要地位相比,差距还比较明显:既有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也有工作的方式方法问题,开发利用工作做得比较多、资源保护工作做得比较少,发展的道路上还有很多困难、做好该项工作的责任重大、压力巨大,还有很多棘手的问题需要尽快解决。
我们认为:金寨如此,其它县区亦是如此,市级、省级层面同样也有一些问题需要解决。如何抓好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工作?我们有以下几条意见和建议。
要强化学习意识,切实解决少数人“认识不够到位、措施不够有力”的问题。要认真学习习总书记有关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进一步增强做好该项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进一步增强做好该项工作的自觉性、主动性。
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切实解决“各种规划、计划不够衔接、不相匹配”的问题。要切实加强上下级之间、平行单位之间的联系和沟通,自觉地按照国家和大别山片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规划的要求,把市县乡镇的红色资源保护利用规划与乡村振兴、道路交通、城镇建设、水利兴修、旅游发展、文化、教育、卫生等各种规划衔接起来,特别是要在技术层面进行更高更深的对接和衔接,既要做到不脱节、不断档,又要做到能用则用、能省则省,坚决杜绝重复建设、重复投资。
要加强诚信建设,切实解决“少数优惠政策不能兑现、一些承诺不能落实”的问题。诚信建设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各级政府及其政府工作人员更应带头履行职责,坚决兑现招商引资中做出的各种承诺和优惠政策,以实际行动取信于商、以实际工作服务客商,着力营造引商、安商、亲商、惠商的良好环境。
要选准突破口、明确主攻点,切实解决一些部门和乡镇“工作重点不够突出、工作成效不够显着”的问题。市县乡镇都要依据境内红色资源的分布情况,明确重点、收拢五指、攥紧拳头,把时间、精力、项目、资金集中起来,投在关键处、用在刀刃上,努力形成“重点工作重点抓、突破重点带一般”的良好格局。
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开拓创新,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举措,切实解决“工作责任不够落实、工作方式不够灵活”的问题。要面对新情况、制定新举措,用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手段来压实责任、推进工作、优化环境、促进发展。比如,面对研学热潮的快速兴起、面对红色教育的滚滚热浪,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有正确的认识、科学的研判、大胆的决策、快速的应对,要敢于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勇于顺应时代潮流、善于做好服务工作。
要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切实解决“干事没有压力、工作缺乏后劲”的问题。要制定奖罚分明的措施与制度,要明确各级各部门的责任与任务,要研究巡查督查的有效措施与途径,想方设法地把发展的压力传递到最基层,让人们释放出更高的工作热情、焕发出更大的工作干劲,让思发展、抓工作、上项目、搞建设成为人们的思想追求和自觉行动。
要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活动,切实解决“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后继乏人、后继缺人、后继无人”的现实问题。要以优厚的待遇吸引人、优良的环境留住人、优惠的政策激励人,真正从体制机制上解决这个至关重要的根本问题。原标题:七管齐下抓开发多路并进促发展——以金寨为例,浅谈红色资源保护利用工作(作者:胡遵远)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