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2月18日开始,支付宝APP“理财”页面显示,其“银行存款”功能“频道升级中,敬请期待”。同时该频道下多家银行的存款产品也不再销售。当然,下架互联网存款产品的不止蚂蚁,腾讯、百度也都下架了。
之前央行相关负责人表示:与传统银行线下存款相比,互联网存款门槛低、利率高,但监管缺失,属"无照驾驶"的非法金融活动。
是的,已经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
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是其它企业、行业领域,被这样定性为非法金融活动的后果是什么?根本不是下架能解决的。
下架,已经是很温和的结果。
这标志着互联网行业野蛮生长的时代已经结束,新的时代已经来临。新的时代要加强监管。
仔细再看一下那句定性的话:
与传统银行线下存款相比,互联网存款门槛低、利率高,但监管缺失,属"无照驾驶"的非法金融活动。
前面两句属于特征描述,后面一句属于监管本身问题,最后一句定性。但是监管缺失不完全是蚂蚁金融的责任,金融、科技领域创新特别多,过去的规定要监管新的东西也确实很难;而且创新这东西,要是没去做,也很难说好不好,很多创新其实是在违法的边缘试探;更何况,有的创新在过去某个时代很好,但是现在或将来就很不好。时代在变,局势在变,创新出来的东西当然也会生生死死。
早前马云做的事,很多都是在打破旧有路径,创造新的规则。马云就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人,他的东西很有力量,而很显然,有力量的东西也具有破坏性。
很多人支持马云,用的最多的表达就是去银行感受好太多,以前是求银行,现在是银行求储户。不过反过来看银行人,当然相比以前就难受很多了。马云之前的豪言壮语还犹在耳边:
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这就是破坏性。破坏不一定都是坏的,外科手术切除病变组织也是破,但是对病人很好。不破不立。
破没关系,但是能立得起来才是关键。马云过去确实立起了很多了不得的事情,改变了中国商业、互联网甚至普通人生活方式及习惯。
但“破”了多少,就要立起更多;“破”不是目的,而是手段;“破”太强了,会形成路径依赖。
这就像一个人。
如果他健康,就没有必要动手术,哪怕这个手术全球领先、技术精湛,也没有必要;
如果他是病毒感染,也没有必要动手术,因为不解决问题还会影响免疫系统运转;
如果他是酒精中毒,也没有必要动手术,虽然手术可能在某些方面会起到作用,但代价太大,完全有更好的解决方法;
如果他是抑郁症,也没有必要动手术,因为完全挨不上。非要说动手术可以优化大脑放电、缓解抑郁,那是把人当科学试验品。
而且,如果这台手术又赚钱,就有发传单的跟你说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只有把腿换了才是正常人,就会裹挟得好像人人都需要。我们真的需要那么多贷款和消费吗?
当然,除了上述内容以外,“病人”的“病历”变得越来越值钱——你都动手术了,当然一切你不在乎和你在乎的信息都会袒露。
确实,拿着你在乎的信息,风险是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但是这种控制是有范围、有边界的。
本来能帮人的东西、好的东西,由于太赚钱了、裹挟太多领域和人之后,也会变得不好——这是一个很浅显、很普遍的道理,只不过在互联网领域,这种从“好”到“不好”的变化被加速和放大了。
因此当出现“不好”的时候,反对的声音就会出现。有人问为什么这个时候很多人集中骂马云,说是墙倒众人推、乌合之众的声音……其实这些声音一直都有,只不过之前被“叫好”的声音掩盖、分散,而越到后来越形成一股势,冲了出来。
相比其他互联网大佬,马云可以说是最强的,其正面形象一直保持了那么多年,虽然期间也有小幅波动,但都没有本质影响。从这个层面来看他确实是了不起的创新者、企业家。
但创新是有生命的,有生命当然会有生命节律、生命周期。只有人民英雄才会永垂不朽。
不同的周期、不同的形势,需要有不同的应对、生存方式。如果还按照之前野蛮生长的思路,那多半要碰壁。现在国家开始加强监管互联网金融,因为金融是血液、是养分、是“生命”的基础,基础一变,其它“身体组织”当然也会变。这不仅仅是互联网从业者,也是每一个身处现代社会的人要面临的问题。
最后强调一点:上面所有比喻、类比均属于个人思考非严谨表达,本人拥有对上述文字的最终解释权。任何受众看到后产生的认识、理解和态度均与本人无关。(王的学习笔记)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