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生态环境部约谈安徽省池州市、江西省上饶市、湖北省孝感市、湖南省衡阳市、重庆市南川区和四川省遂宁市等六市(区)政府。
就此次约谈,新京报记者专访了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徐必久。他介绍,这是首次针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约谈,六地均存在环境问题整改不到位、任务完成滞后等问题。“部分地区把其他已经完成的任务纳入到整改方案中,这跟造假没有区别。”
六市(区)政府一把手现场表态
约谈指出,2020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以下简称长江警示片)披露,上述六市(区)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不力,普遍存在思想认识不到位、整改任务推进滞后、环境监管不严不实等问题。
约谈要求,深刻认识长江经济带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突出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始终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六市(区)党委、政府要认真分析问题成因,制定可操作、可检查、可考核的整改方案,拉条挂账、办结销号。同时,要对近年来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长江警示片披露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举一反三开展排查,确保整改效果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检验。根据约谈指出的问题,六市(区)党委、政府应科学制定整改方案,于20个工作日内抄送生态环境部和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并同步向社会公开。
约谈会上,池州市长操龙灿、上饶市长陈云、孝感市长熊征宇、衡阳市长朱健、南川区长张兴益、遂宁市长邓正权均作了发言,表示诚恳接受约谈,正视问题,举一反三,完善机制,坚决做好长江大保护工作。
把其他已完成任务纳入整改方案,这跟造假没有区别
徐必久表示,这次督察发现了部分地区存在虚假销号,“把其他已经完成的任务纳入到整改方案中,这跟造假没有区别”。
他表示,这是首次针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进行约谈。目的是传导压力,推动已经发现的问题得到解决。“以前在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对大气问题进行了约谈。还有对面上的生态环境问题,选择反面典型进行约谈。”
这次约谈的问题,都是长江警示片披露过的,督察人员在警示片播出之后进行了补充调查,对于披露的问题,进行了追根溯源,并向周边问题进行了延伸。“问题很严重,有的地方甚至是虚假销号,搞变通。”徐必久说,“虚假销号这两年发生比较少,把其他已经完成的任务纳入到整改方案中,这跟造假没有区别。”
目前,长江警示片已经播放3期,揭露了几百个问题,涉及保护的许多方面。徐必久称,这次选择的是不重视、甚至虚假整改,问题特别突出的6个问题。“作为一种好的方式,在其他地区、其他流域,也会选择警示片这种方式,进行督促。”
徐必久认为,春节刚过就进行约谈,会传导给地方很大压力。之所以选择约谈的形式,是因为约谈的形式显得更加庄重一些,问题的情节更加严重一些,再重大的问题,可能就采取专项督办的形式进行督导。其他问题,督察办会通过函报、通报的形式传递下去。这些方式是一个组合拳。
约谈表示,六地党委、政府应科学制定整改方案,于20个工作日内抄送生态环境部和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并同步向社会公开。
“地方之所以三令五申,多次催办没有解决,最大问题还是思想问题,重视不到位。生态环境问题整改,主体责任在地方,地方整改要加大公开力度。督促办将对重大问题盯办,对整改不力进行督促,整改成效实行抽查。”徐必久称,销号要经得起历史实践和人民的检验,要发动人民群众进行监督。整改成效在每一轮督察中,都要作为重要方面进行检查。(新京报 记者 李玉坤)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