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实施国安法、修改香港选举制度等一系列政治举措后,北京将目光聚焦到经济与民生,开始筹划解决香港根深蒂固的房地产问题。
美国《华尔街日报》引述知情人士称,高层正在讨论如何改善香港税收结构和增加土地供应,以缓解社会不平等和生活成本过高的问题。
报道指出,香港地产大亨对土地政策影响巨大,这是官员们必须克服的一个阻力。
香港拥屋,全球最贵
根据智库城市改革研究所(UrbanReformInstitute)和公共政策前沿中心(FrontierCentreforPublicPolicy)发布的一份报告,香港住房市场去年第11年被评为全球最难以负担的住房市场。
香港住房市场去年第11年被评为全球最难以负担的住房市场,房价中位数是家庭收入中位数的20.7倍。数据显示,香港去年房价中位数是家庭收入中位数的20.7倍。这相当于,普通家庭即使不吃不喝,也要至少20年才能买下一套房。排名第二的温哥华,房价中位数是家庭收入的13倍,和香港都还有不小差距。
悬殊的贫富差距与昂贵的房价,使得很多香港人蜗居在劏房(房中房)里。全家老小挤在狭窄的空间内,睡觉时伸腿甚至翻身都不容易。
“地产霸权”影响政治?
对于香港房市困境,一些中国大陆媒体和评论者将矛头指向了“地产霸权”对政治的影响。
《环球时报》总编辑胡锡进2019年发表评论认为,香港不是没有土地盖房,而是没有力量协调用哪块土地、以什么方式建房。
他指出,香港民生问题如此尖锐,过于极端的资本主义制度是最大的原因。香港很多土地都掌握在大地产商手里,中国大陆很多旧城改造可以实现,但是在香港,这种事情“由于种种阻力”,就是做不成。
胡锡进写道,香港舆论有一种强大的力量,让香港不合理的东西固化、光荣化,煽动民众与大陆社会的对立,结果,“老百姓恨错了地方,该恨的没有去恨,该支持的没有支持”。
《南方都市报》2011年刊登的一篇题为《到底是谁在控制香港?》的文章则直指,真正让地产霸权成为现实的原因,在于香港容易引致官商勾结的“危险的政治体制”。
文章称,当财富结构连接上了政权结构,当一个“亲地产商”的政府日渐成形,“领主式”的社会层级已然形成,香港地产商俨如领主贵族般高悬于社会顶层。
“别让李嘉诚跑了”
观察近年来大陆舆论风向,对于香港富商巨贾,态度有非常大的转变。
香港回归早期,李嘉诚等因其传奇般的商海生涯,成为不少人崇拜的对象。再加上他们对大陆慈善、教育事业的捐助,积累了丰厚的社会口碑。
然而,近年来政治形势变化,大陆舆论将矛头指向香港地产大亨,指其绑架香港经济,并利用囤地在大陆捞金。长和系抛售大陆资产,甚至引来新华社旗下“瞭望智库”发表题为《别让李嘉诚跑了》一文,对其严厉批评。
在2019年的反修例事件中,李嘉诚在报章发表“黄台之瓜,何堪再摘”之句。中共中央政法委公众号"长安剑"随即发表《李嘉诚发声,到底谁该给香港人'网开一面'?》一文,称发生在香港的修例风波,探寻背后的深层的社会根源,高房价无疑是其中重要的一个。
"长安剑"的文章写道,在当下的香港乱局中,不少香港年轻人把房价高、租金贵的不满甚至愤怒发泄到了政府头上,但“不得不说,他们的发泄,也许搞错了对象。”(联合早报 薛之白)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