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撰写这套资料,新加坡失智症机构与本地企业密切合作,找出他们对失智症的认知差异,也探讨如何以清晰易懂的方式,更好地传达信息,并让内容适用于任何规模的工作场所。
为失智症患者建设具包容性的社会可从企业开始,本地专门为失智症患者发声的社会服务机构就设计了一套资料,帮助企业更好地认识失智症。
从9月1日起,成立于1990年的新加坡失智症协会改名为新加坡失智症机构(DementiaSingapore)。作为转型的第一步,新加坡失智症机构推出本地首个专为企业提供指导框架的“工具箱”,协助公司有效地推动对失智症的认知和态度改变。
本地到了2030年会有10万人患上失智症,到时,本地企业将会接触更多患有失智症的客户或者员工,还有他们的看护者。
新加坡失智症机构总裁符祥明说:“当公司翻阅工具箱(toolkit)时,我们希望他们明白,彻底的改变不一定要一蹴而就。过程的切入点和节奏取决于他们的价值观、优先事项和资源。熟悉该工具箱中的技巧和资源,是这过程中重要的第一步。”
为了撰写这套资料,新加坡失智症机构与本地企业密切合作,找出他们对失智症的认知差异,也探讨如何以清晰易懂的方式,更好地传达信息,并让内容适用于任何规模的工作场所。
这份可直接从新加坡失智症机构网站下载的“工具箱”,提供了一个三阶段的指导框架。第一个阶段是为了提高认识,让企业了解问题;第二阶段是伸出友善之手,让企业踏出改变环境的第一步;第三阶段是打造包容性,向失智症患者及看护提供支持。
另外,除了成功转型并建设包容失智症环境的企业个案,这套资料也收录了一些失智症患者和看护者的个人经历,以帮助公司更好地了解他们所面对的挑战。
王丽娟(63岁,客户交付总管)的丈夫在57岁那年,被诊断出患有早发性失智症。身为看护者已有八年的她,一直都希望医疗机构、银行、旅游业、运输业、零售业和餐饮业等,都能为失智症患者及看护者提供更多的关怀和支持。
王丽娟说:“身为看护者,我们需要一个了解我们需求和挑战的环境。我鼓励公司管理层利用工具箱来帮助他们把工作场所打造成为一个包容失智症的工作环境。”
当公司翻阅工具箱时,我们希望他们明白,彻底的改变不一定要一蹴而就。过程的切入点和节奏取决于他们的价值观、优先事项和资源。熟悉该工具箱中的技巧和资源,是这过程中重要的第一步。
——新加坡失智症机构总裁符祥明
(来源:联合早报 作者:李庚洧)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