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明确,这里说的是狭义的广播电视,即以公共频道单向发射的广播电视。所谓的VOD、时移电视等形态的电视不包括在内,VOD、时移电视的本质都是互联网视频网站。
互联网能否取代广播电视,并同时满足意识形态管控需求?经过反复思索后,我认为答案是肯定的。
随着数字经济体系的逐渐成熟,互联网已经成为社会运行的基础设施,我们不可能关闭互联网,回到过去听广播、看报纸的时代去。纵使发生极端事件、极端灾难,社会的管理者也必须尽快恢复互联网这个基础设施,并利用其发挥管理社会、控制社会的能力。
事实上,只要砍掉终端之间直接寻址并建立永久点对点通信的能力,就可以通过对服务器的管控实现对互联网的管控。而现有的IPv4和IPv6体系均支持上述需求,只需要让终端仅拥有私有IPv4或IPv6地址、并只能通过NAT网关连接拥有公网IP地址的服务器即可。
所以,互联网已经是一个可管可控的网络,其管控能力并不逊于广播电视。在这个前提下,互联网完全可以取代广播电视,广播电视不需要做互联网的独立备份。即使仍然需要通过广播电视技术承担一些应急信息的传达功能,也可以将其纳入互联网的技术体系,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而不是自成一套拒绝融合。
最后,随着卫星互联网补齐了地面有线互联网、无线互联网的缺口,互联网已经实现了有线、地面无线、卫星无线全覆盖,已经不亚于广播电视的有线、地面无线、卫星无线三种途径。互联网取代融合广播电视完全可行、并且势在必行。
广播电视行业在看待电信行业时,经常提的一句话是「我们是公益性单位、我们要负担让老百姓听到党的声音」的职责。
电信行业自诞生之日起就是一个商业属性的事业,从未提供过免费服务,即使国家实施了一些「村村通」等普遍服务工程,也是面向用户收费的(尽管有补贴)。所以电信行业如果要取代融合广播电视行业,势必要延续提供一部分公益性职能,免费向用户提供一些服务。当然,可以通过加入广告等方式实现「变相免费」。
而广播电视行业首选需要被整合的,就是其商业性质的收费业务,包括全收费的有线电视、一部分收费才给解密观看的地面无线电视和卫星无线电视。这些商业性质的部分,已经不属于「让老百姓听到党的声音」的职能,他们占用的无线频谱资源、有线管路资源,完全应该按照市场化的原则,根据成本和收益进行使用方式的调整。(来源:通信圈 运营商内幕)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