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监督是世界性难题,是国家治理的“哥德巴赫猜想”。如何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实现自我监督,是当代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历史性课题,也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历史性课题。
回顾党的百年历史,我党之所以能够一步步由小到大、由弱到强,并不断从胜利走向辉煌,一直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在于始终高度重视并加强自我监督。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中外政党的兴衰规律,从关系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以坚定决心、顽强意志、空前力度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这场伟大自我革命,坚持不懈加强改进自我监督,使我们党在革命性锻造中更加坚强,焕发出新的强大生机活力。
处在新的历史方位,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我们一定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定不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通过不断强化自我监督破解“窑洞之问”,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征程上,努力交出一份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优异答卷。
一、坚持把政治监督摆在首要位置
当代中国最大的政治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定海神针”。强化自我监督的根本任务就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领导创建共产主义者同盟后,逐渐注意到了要加强党的领导,在总结巴黎公社失败的教训时认为“巴黎公社遭到灭亡,就是由于缺乏集中和权威”。20世纪初,列宁创建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这个“新型”就在于实现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毛泽东在党的七大预备会上指出:“我们要向中央基准看齐,向大会基准看齐。”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党的历史告诉我们:要治理好我们这个党,保证党的集中统一至关重要,维护党中央权威至关重要。
党的十九大明确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并摆在首位。这决定了监督首先是政治监督,而且监督不仅是历史的,更是现实的、具体的,首要的就是做到“两个维护”,这是全党的最高政治原则和根本政治规矩。要求我们一定要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坚持党中央决策部署到哪里,监督就跟进到哪里,并自觉把聚焦点、着力点放到督促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上。特别是要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具体工作中,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二、坚持加强对“关键少数”的监督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而从严治党的关键是从严治吏,实现对全体党员干部和国家公职人员的有效监督,关乎执政党能否实现自我革命、跳出历史周期率。
我们党历来重视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延安整风运动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始终坚持把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领导干部作为整风的主要对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之所以能够取得卓著成效,得到社会各方面的高度认可,也是因为做到了从中央政治局抓起,盯住了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
实践证明,党要管党,首先要管好主要领导干部;党内监督,必须始终突出“关键少数”。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领导干部是党的执政骨干,只有管住“关键少数”特别是高级干部和各级主要领导干部,全面从严治党才有震慑力和说服力。《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很重要的一个内容就是突出“关键少数”,旗帜鲜明地对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提出要求,这既是由其执掌重要权力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也是由其发挥示范作用的特殊职责所要求的。抓住了这个“关键少数”,就起到了带动“大多数”的作用。强化监督就是要按照党章及党的制度规定对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关键少数”进行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在重要位置,切实做到教育严、标准严、执纪严,惩治严。同时,也要唤醒责任意识,激发担当精神,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切实把管党治党的责任担当起来,做到有权必有责、有责要担当、用权受监督、失责必追究,不断推动管党治党走向严紧实。
三、坚持党内监督和其他监督相结合
全面从严治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不是封闭的闭环系统,而是开放的民主系统,不仅需要党内监督,而且需要其他监督。因此,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既讲“两点论”,也讲“重点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对我们党来说,外部监督是必要的,但从根本上讲,还在于强化自身监督”。
历史告诉我们,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勇于进行自我革命的党,党的自我监督从一开始就同党相生相伴,并贯穿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党的一大党纲就包含上级组织对下级组织进行监督的内容,明确规定:“地方执行委员会的财政、活动和政策,必须受中央执行委员会的监督。”新中国成立后,作为执政党,设立党内专职监督机构,对党内外监督等方面作出了新的严格规定,明确要求“任何党员和党的组织都必须受到自上而下的和自下而上的监督”。改革开放后,制度治党力度进一步加大,2003年颁布了第一部党内监督条例,党的监督制度更加完善。
进入新时代以来,党中央对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作出重大部署,不断扎紧监督制度的“笼子”,并通过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把对权力的监督嵌入了政体设计,实现了对公权力监督的全覆盖。铁一般的事实证明,中国共产党走出了一条迥异于“迷信”异体监督和对外部监督依赖的中国特色自我监督之路,这在当代国际共运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都是独一无二的。
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紧密围绕健全“党统一指挥、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监督体系,积极探索上下联动、横向贯通工作机制,广泛听取各方面干部群众的意见建议,共享共用信息、资源、力量、手段,把党内监督同国家机关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贯通起来,相互借势借力,发挥综合效应,进一步增强党的自我监督的全面性、系统性、协调性,有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工网 胡静,作者单位:湖南省第二测绘院)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