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记者问金一南:“为什么英国宁愿归还富得流油的香港,却以损失6艘军舰、10多架战机的代价,不惜在战争中夺回马岛?”金一南不假思索说道:“英国上将说,本来不想把香港归还给我们,但又有谁敢去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呢?!"
金一南将军在一次演讲中,回忆起2000年去英国皇家军事学院学习的一段经历,有两个问题英国人一直不理解,于是他们就当面质问金一南将军,把英国人的自大和不甘表现得淋漓尽致。
第一个问题是:当年在1842年《南京条约》中白纸黑字写明了香港岛是永久割让,现在却撕毁条约,不守信用。
第二个问题是:英国当年不惜惨重代价也要夺回马岛,为何却把富得流油的香港拱手还给中国?
这两个问题一提出来,一时搞得有点剑拔弩张,但金一南将军却不慌不忙,他知道英国根本不想把香港还给中国,但中国早已不是当年贫穷积弱的中国了。
对于第一个问题,英国人显然还在做梦,金一南将军面不改色地说道:新中国成立那天就废除了那些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对于第二个问题,英国当然可以不归还香港,那我们就凭借自己的实力拿回来。
正如一位英国的副总参谋长,极为直白地问“舍不得”香港的士兵:“既然都想把香港拿回来,那么谁去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你们敢去面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吗?!”
早在新中国成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就是出了名的能打,硬生生在荆棘密布的丛林中杀出一条血路,给无数的人民带来了希望。
比如在抗美援朝一战中,中国志愿军面对武器先进、数量悬殊的美军,并没有畏惧,而是以一当十,共歼灭了敌人53万之多,创造世界战争史的神话!
而彭德怀元帅也曾说过:“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不仅如此,之后金一南在英国皇家军事科学院的演讲中,讲述了百年来中国发生的沧桑巨变,他用两张照片,好好地给那些外国军官们“上了一课”!
一张是1901年签订《辛丑条约》的图片,另一张则是100年后的中国。
指着这两张照片,金一南慷慨激昂:
“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1901年,中国被签订《辛丑条约》,庚子赔款,总共赔偿14个国家4.5亿两白银,当年你们的国家都参与了……这就是100年前的中国,是个跌倒的巨人,倒在地上爬不起来,任人欺凌,任人宰割。”
“今天我能站在这里给你们讲100年前的中国,是因为今天是100年后的中国,是个站起来的、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巨人,它的工业、农业、国防、科技、教育等多项指标名列世界前茅,它再也不任人欺凌、任人宰割。”
这场辩论,无关输赢,关乎的是一个民族的态度与尊严。事后有人问金一南,何以有如此胆识?他淡然一笑:“那时不是我一个人在说话,我的身后,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沧桑。”
这远非一次普通的课堂交锋,这是对历史解释权的正名,是对国际话语权的争夺。
而金一南代表的中国声音,掷地有声:中国人对历史的记忆,从来不是纸上的文字,而是卧薪尝胆的励志图强。中国人,不是好欺负的!
金一南将军在《为什么是中国》里有这么一句话: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只会对别人微笑,不会对别人瞪眼,它就永远无法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如果想对别人瞪眼,腰杆上一定要有东西。而如果腰杆上除了钱包,什么都没有,那么钱包也很容易被别人抢走。”
为什么是中国?因为“这个民族,可以被打败,但从未被打倒”,金一南骄傲地说。
为了让年轻人永远铭记这段历史,金一南将军花费了15年时间,写下了《为什么是中国》这本著作,该书从鸦片战争,一直写到中美贸易战,通过这本书,我们能够了解到中华民族是如何从衰败一步步走向民族复兴。
书中详细描述了我们国家从抗战到民族复兴的辉煌过程,他站在史料的肩头,以俯瞰全局的视野,独特的思考角度,回顾和分析了中华民族100多年的救亡与复兴之路。
这本书是金一南30年创作生涯集大成之作。在书中,金一南提了很多振聋发聩的观点。
比如:“他们没有活到胜利的那一天,没有赶上评功,授勋,授衔,没有来得及给自己树碑立传,也没有机会返回家乡光宗耀祖。他们穿着褴褛的军装,带着满身战火硝烟,消失在历史的帷幕后。他们是真正的英雄。”
在中美博弈的今天,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是中国站起来了?”看完这本书你就会明白,那是因为我们的先辈们敢于与强敌抗争,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
可以说,《为什么是中国》这是一本充分了解中国,能够唤起中国人血性的书!
他既讲了中国近现代史的波澜壮阔,也讲了一代又一代的英雄们,前仆后继的热血牺牲,更剖析了世界格局以及中国崛起征途中的博弈较量。
今日的中国,这盛世如无数烈士所愿。还不到一顿饭钱,更希望您带着孩子一起读,激发新一代少年的民族觉醒和民族自豪感。
应该说,每个中国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海峡新干线,东南卫视《海峡新干线》栏目官方账号)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