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

刺死辱母者于欢悲剧背后:催收矛盾加剧,暴利与冷血交集 2017-3-27 19:16:59 发自江苏南京

本站群第一用户 微博 只看楼主 01147

融合站点 - 私人主页 - 专栏文集 - 监督评点 - 我的信箱
  22 岁年轻人于欢的故事,让这个周末被黑色笼罩。

  实际上,于欢的悲剧,只是中国金融现状的缩影。

  在整体经济下行的背景下,民间资金短缺,借钱需求旺盛——借贷行业,逆势繁荣,进入黄金时代。

  一本财经曾报道过《催收江湖》,在高返佣制度的促使下,欠款人和催收者之间,矛盾急速加剧,针锋相对,“不死不休”。

  于欢的故事,就如一面照妖镜,折射了一个残忍的金融现状:在金钱和暴利的背后,是一张张冷血而麻木的面孔。

  01 逆势繁荣

  “在这里,读懂中国”,于欢的故事,有太多“燃点”在其中:包庇、勾结、冷血、屈辱和拼死一搏的怒吼。

  民众的情绪,被搅动得黏稠难解:有些人痛骂警方的“不作为”,留下“要账可以,但不能动手打人”之后,扬长而去;聊城区人民法院的微博下,数万条留言为于欢的“无期徒刑”判决抗议;而一些人也在孝道和法理之间,辗转难平。

  跳出事件本身,在一个更为宏大的时代背景下,我们去找寻矛盾的根源。

  事件的起源,是于欢的母亲苏银霞,向地产老板吴学占借款 135 万元,月息10%。

  苏银霞支付本息 184 万和一套价值 70 万的房产后,还欠下的 17 万,并被逼债至此。

  月息10%,就相当于年息120%,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年息超过36%为高利贷。

  苏银霞无疑借的就是高利贷。

  高利贷,实在不是一个新的话题。

  早在 3700 多年前,《汉谟拉比法典》中,就对债务奴隶制和高利贷有所抑制,限制对小生产者过分的掠夺,以免动摇兵源和税源。

  然而,在今天,我们再去探索背后的逻辑,却有另一层深意。

  中国正处在一个漫长的下行周期,而这一切,将导致借者和贷方,双方矛盾升级、加剧,如果没有一个疏导,将陷入“于欢式的悲剧”深渊。

  “当前我国经济稳定运行的基础还不牢固,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困难不可低估,”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在去年下半年提出。

  实际上,进入下行周期,在 2012 年就极为明显,几乎每一年,就有媒体称是“最为困难的一年”。

  经济下行,最为直观的反应,就是民间资金紧缺——缺钱的人,越来越多,为了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平或生产运营,借贷需求就急速增大。

  艾瑞咨询数据显示, 2015 年我国网络借贷行业交易规模突破 8000 亿人民币,至 2019 年前后,网络借贷行业交易规模有望突破达到3. 7 万亿人民币。

  同时,因为经济状况不好,借款人很难按时还钱,导致坏账率持续走高。

  2015 年 7 月,银监会国有重点金融机构监事会主席于学军,在一次论坛上第一次透露了一个数据:截止今年 5 月,中国银行业不良率突破2%。

  这无疑是一个恶性循环。

  银行坏账率提高,风控收紧,对于次贷人群、小企业的贷款,越发严苛。

  而这群人的借贷需求又日益旺盛,于是,从 2016 年开始,线下贷款、小贷公司、网上的小额现金贷都集中爆发——新的经济体发展壮大,来吞噬消化这些新生需求。

  根据风险管理理论,最简单的定律就是:将钱借给风险越高的人,越要收取高额的利息,以覆盖高风险。

  因此,不论是线下门店还是线上平台,其利率都远远高过银行。

  越是缺钱的人,越借不到钱,于是不得不卷入高利贷中——恶性循环一旦产生,会让这个下行周期,变得晦暗而血腥。

刺死辱母者于欢悲剧背后:催收矛盾加剧,暴利与冷血交集

  02 被吞噬的城市

  美国经济危机之时,全民失业哀鸿遍野之时,只有两个行业逆势繁荣。

  一个是娱乐行业,人们试图从娱乐中麻痹自己,逃离现实。

  一个就是借贷行业,人们试图通过借贷,来度过难关。

  而眼下的中国,这两个行业都在悄然崛起。

  “从 2015 年开始,我们每年的业务都翻一倍”,北京天驰君泰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刘维鹤称,他们主要业务就是“商帐催收”,经济下行时,就到了他们发力的黄金时段。

  而在中国的三四线城市,借贷行业的渗透和崛起,已表现得极为明显。

  在三线城市太原,积重难返的国企,依然在城市占主要地位,产业老化,而又突围乏力。

  在这里,工资的上涨,远远跟不上物价的飞涨。保守而传统的人们,为了维持以前的“体面”,开始用借贷,透支地活着。

  “太原现金贷公司保守估计有 60 家,加上车贷,房贷公司,贷款公司总数得有几百家”,太原某现金贷平台的负责人称。

  中国很多地方有个嫁娶习俗,叫万紫千红一片绿,意思就是:一万张 5 块,一千张 100 块和六百张 50 块。

  这些加起来,就是 18 万。

  “在太原,最多的借贷需求,是在彩礼上”,该负责人称,很多老夫妻来借钱,只是为了子女在婚礼上,风光一把。

  而在“刺死辱母者”案件发生的聊城,同样借贷盛行。

  在聊城的各大论坛上,很多人公开询问“哪里可以借到高利贷”,而答者云集。

  “我们这里没有正规的借贷公司,都是民间高利贷,一个镇被一到两个放高利贷的把持,地盘现象很重”,聊城网友宁冰称,同时,聊城的讨债公司盛行,“随便一搜,就可以找到一大堆专职公司”。

  除了线下借贷,一种新的借贷方式也在形成。

  线上的小额现金贷打破了地域性质,发展迅速并对传统的高利贷产生冲击。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线上的小额现金贷平台,大概有近千家,利率多在600%到100%之间。

  而用户群体,多是喜欢用手机的年轻蓝领群体。

  不论是蓝领,还是小企业主,或者是为了维持体面生活的“工薪族”,都有平台专门给他们定制服务。

  客观来说,针对底层人群的借贷行业,确实是一个刚需。

  面对大规模的经济下行,人们总得活下去,度过难关,解决燃眉之急。

  只是在利益的驱动下,有些玩家太过野蛮,导致了“劣币驱逐良币”。

  03 超贷现象

  行业已经出现一个高危信号:超贷现象和共债群体。

  所谓的超贷,就是给借款人出借超过其偿还能力的钱。

  “超贷的形成,一部分原因是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业界导师陈红梅提出,多家金融机构争相抢夺目标,以较高的授信额度来争取客户,会加剧超贷的出现。

  “苏银霞的情况,明显也是超贷现象,借出的钱,明显超过她还款能力”,催单侠CEO李晓炜称。

  一旦这个无序竞争的口子打开,就如洪水决堤般难以回旋。

  一家机构高额度放款,另外一些平台也只能紧随其后,很快就会造成共债问题——一个人同时在多家机构借款。

  在《刺死辱母者》一文中,只提到了借款 135 万。

  实际上, 2015 年至 2016 年间,苏银霞以及山东源大工贸有限公司,共有 9 起诉讼,涉及金额接近 2000 万元。

  这其中,大多是借款诉讼,也就意味着,苏银霞向个人、公司、银行等多方借贷。

  当共债开始出现,借贷的利滚利,就会如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最终面临的,就是“崩盘”——当无法从新的平台借到钱,或者资金链断裂,就会出现全面逾期。

  而苏银霞的官司败诉后,曾被 3 次强制执行,涉及金额近 1700 万。

  当催债者踩在苏银霞的头上,或者将她的头按入拉过屎的马桶中时,她确实连最后的 17 万,都拿不出来了——因为她身上,还背负着 1700 万的债务。

  类似太原、聊城这样的三四线城市,只是中国经济一个小的缩影。

  这些小城的人们,用借钱的方式,去最后一搏——不论是为了暂时的光鲜,还是为了度过难关。

  但残留的欲望和期许,却在这场蔓延的金钱洪流中,冒了个头,又瞬间被淹没。

  04 矛盾升级

  当共债成为一种常态,哪家的催收能力更强,哪家的催回率就更高。

  在高返佣制度的促使下,催收行业与借款人之间的矛盾,在不断加剧。

  太原小城安静的生活,正在被打破。

  “催收公司会去雇佣一些老头老太太, 50 元一天,在借款人的楼下,敲锣打鼓,要求还钱”,太原某银行的贷款负责人罗新宇说,在这个“面子为天”的封闭小城,这样的“侮辱”和“宣扬”,可以让借款人痛不欲生。

  这个城市正在变得扭曲。

  去年 4 月,一位 49 岁的火车司机老唐,因无力偿还高利贷,杀死了两位催债人。两人在家中陈尸近一周后才被亲属发现。

  至此之后,这个城市表面光鲜体面的面具,才被残忍的撕下——底层人们甚至工薪阶层,都活得如此局促而不安。

  而在偏僻的聊城,催收的手段则更为野蛮。

  在这个只有 600 万人口的小城,近几年频繁曝出“暴利催收”的新闻:淫秽辱骂语刷墙、非法拘禁,甚至还有一个小伙被催债,被迫喝下“除草剂”而死亡。

  在中国,这些老化、偏远的城市,正在被借贷行业所吞噬。

  在网上,也形成两大联盟,一个是“催收群体”,一个是“反催收群体”。

  在“催收群”里,可以购买到定位、找人、买“呼死你”软件等多种服务,甚至艾滋病也在里头,公开揽活。

  而另一边,在“反催收”群里,聚集着一群欠款人。

  他们在交流如何对付催收者,换号码、玩消失、举报,甚至“以暴制暴”。

  两方如死敌一般,针锋相对,“不死不休”。

  目前被媒体曝光的众多极端案例中,无非是两种命运:

  要么是欠款人不堪重压,精神崩溃后将催收者杀死,要么就是自杀——在这场精神高压战中,欠款人极端的选择,只有杀人或自杀。

  这实在是一个太过冰冷而残忍的答案。

  但校园贷的历史,也给过我们一个不同的答案。

  当极端事件和负面新闻集中爆发时,监管的闸门,轰然落下。

  没有“一刀切”,但行业全面收紧,导致众多玩家出局——洗牌之后,规范不少。

  监管提高门槛,杜绝劣币的泛滥;制定标准,划出催收的红线,不得越界。

  据此,行业结局未必就是“不死不休”。

  音符

  借贷行业,进入了黄金时代。

  可预见的一年内,催债者和欠款人之间的战争,会持续蔓延。

  不管是行业自律,还是监管施压,只是希望,不要再出现下一个于欢。

  一个于欢就够了,足够审视这个纸醉金迷的黄金时代背后的,野蛮和疯狂,漠视与冷血……

  (一本财经 零和)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



相关主题:

融合站点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综合站点
  • 专题特色
  • 公益站点
  • 党政机关
  • 团体单位
  • 营业机构
  • 企业集团
  • 商家店铺
  • 个体执业
  • 个人站点
  • 私人主页
  • 辅助节点
  • 资讯摘要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媒体摘要
  • 时事热点
  • 观察瞭望
  • 潮声愿景
  • 世界国际
  • 军事战略
  • 交往合作
  • 政策政务
  • 经济产业
  • 社会发展
  • 科学技术
  • 综合资讯
  • 宣传报道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部门建设
  • 区域振兴
  • 民主法制
  • 时代精神
  • 时代风采
  • 时代人物
  • 理论实践
  • 改革创新
  • 基层民生
  • 公益慈善
  • 志愿行动
  • 本纪列传
  • 政风行风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作风建设
  • 效能评议
  • 纠风整风
  • 揭露曝光
  • 时风聚焦
  • 风气时评
  • 监督检查
  • 提醒警示
  • 纪检监察
  • 反腐问责
  • 风范表率
  • 案例借鉴
  • 综合分区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综合论坛
  • 时代参考
  • 时代博览
  • 历史大观
  • 学习园地
  • 学术论文
  • 问题研讨
  • 信息公开
  • 文学作品
  • 故事传说
  • 照片图片
  • 视频短剧
  • 专题专栏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潮流时尚
  • 名品名牌
  • 大众生活
  • 兴趣爱好
  • 创业就业
  • 协作共生
  • 拉抬推广
  • 打压限制
  • 会展节庆
  • 特殊主题
  • 自媒专栏
  • 专题集锦
  • 地方论坛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北京论坛
  • 天津论坛
  • 河北论坛
  • 山西论坛
  • 内蒙论坛
  • 辽宁论坛
  • 吉林论坛
  • 龙江论坛
  • 上海论坛
  • 江苏论坛
  • 浙江论坛
  • 安徽论坛
  • 福建论坛
  • 江西论坛
  • 山东论坛
  • 河南论坛
  • 湖北论坛
  • 湖南论坛
  • 广东论坛
  • 广西论坛
  • 海南论坛
  • 重庆论坛
  • 四川论坛
  • 贵州论坛
  • 云南论坛
  • 西藏论坛
  • 陕西论坛
  • 甘肃论坛
  • 青海论坛
  • 宁夏论坛
  • 新疆论坛
  • 台湾论坛
  • 香港论坛
  • 澳门论坛
  • 泛亚论坛
  • 欧洲论坛
  • 非洲论坛
  • 北美论坛
  • 南美论坛
  • 大洋论坛
  • 行业论坛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居民服务
  • 医药卫生
  • 餐饮住宿
  • 金融财税
  • 交通运输
  • 教育培训
  • 人力资源
  • 休闲娱乐
  • 租赁拍卖
  • 批发零售
  • 商务服务
  • 顾问咨询
  • 软件信息
  • 手工零活
  • 纺织服装
  • 鞋帽箱包
  • 珠宝配饰
  • 手机数码
  • 家电办公
  • 家居日用
  • 美妆养护
  • 母婴玩具
  • 轻工食品
  • 体育旅游
  • 家装建材
  • 房屋地产
  • 农林牧渔
  • 文艺文创
  • 媒体出版
  • 五金交化
  • 电子电气
  • 机械设备
  • 车辆船舶
  • 军工航天
  • 能源化工
  • 冶金矿产
  • 安防环保
  • 工程项目
  • 公共管理
  • 行业其他
  • 时代版务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在线发稿
  • 版务规则
  • 共商网是
  • 公告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