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支持台独偷鸡不得蚀把米,不仅与中国的直接进出口受到损失,德国、法国、瑞典公司含立陶宛成份的产品也受到影响。要是中国要求相关德国、法国、瑞典的产品“零立陶宛”,相关公司就面临放弃中国市场还是撤出立陶宛的问题了。从商业角度考虑,这个选择不难做。
外资和立陶宛公司正在对立陶宛政府施加很大的压力,立陶宛政府内部也产生了分裂,总统瑙塞达要总理希莫妮特、外交部长兰茨贝尔吉斯拿出改善对华关系的方案。
台湾很紧张,大包大揽接过3万瓶深色朗姆酒,建立2亿美元投资基金,紧接着再设立一个10亿美元的融资基金。看来台湾是准备下大本钱,用钱砸晕立陶宛,从此倒在台湾的怀抱里。问题是,立陶宛是个小国,人口不到300万,GDP排列世界第82,连古巴、缅甸都排在立陶宛前面,只能和黎巴嫩作伴。用钱砸晕立陶宛是可能做到的,但这不是原来的剧本。
立陶宛由于独特历史和文化,在脱离苏联而独立后,特别注重塑造民族性。立陶宛也清楚地知道,立陶宛的民族性只有在与俄罗斯的对立性中塑造,但立陶宛只有拉上美国和北约,才可能在与俄罗斯的对立中保证自己的安全。
与俄罗斯的对立也意味着极端反共,这与反华疯狂化的美国一拍即合。立陶宛是欧盟和北约成员,鼓动立陶宛跳出来,还有尾巴摇狗的功效。在美国的设计里,中国对立陶宛的强力反击可能成为欧盟与北约的动员令,对成员国“恃强凌弱”可能激起欧盟和北约的“义愤”。
经济很重要,但在国家民族生存安危面前,经济的代价该付还得付。问题是中国坚持和平崛起,不要说不主动威胁别国的安危,连别国主动威胁中国的安危的时候,不到退无可退,还是避免冲突。在这样的情况下,经济最终主导世界的发展,因为人都是要过日子的,国家也是要过日子的。欧洲国家不肯对俄罗斯天然气痛下杀手,不是因为爱上了俄罗斯,而是为了过日子。(晨枫老苑)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