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

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油墨将尽的百年思索 2023-9-6 17:13:03 发自江苏连云港

本站群第一用户 微博 只看楼主 0316

融合站点 - 私人主页 - 专栏文集 - 监督评点 - 我的信箱
  开放的优势要能够发挥,必得先有深度;多元要成为优势,必得先把各自的根扎深,否则都是流于表面与形式。


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油墨将尽的百年思索

  李慧玲:早报有开放而多元的优势,但是开放的优势要能够发挥,必得先有深度;多元要成为优势,必得先把各自的根扎深,否则都是流于表面与形式。(叶振忠摄)

  在油墨味道将尽的年代,这个联系网络的内部与网络外面的世界发生了巨变。一百年来我们见惯不同意识形态和各种势力竞争的刀光剑影,但是这一次,中国的自强、世界秩序的改变,我们得再重新思考新格局下的自己。

  在仁定巷的报馆,傍晚坐同事的车出去吃饭,从早报政治组那一头的侧门下到一楼,推门出去就是露天停车场。还没推门出去,则是通向楼里印刷机所在。这是我脑海里常会浮现的场景,印刷机器上跑着纸张。我甚至怀念这个场景里的味道。那是油墨的味道,有时候我觉得这股味道并不仅存在一楼的空气里,整栋报业中心仿佛都有一股这样淡淡的油墨味。它每天提醒着我,一份报纸的完成,得经过这股味道;提醒着我,我的工作和这股味道的关系。

  我派驻香港回来后,报业中心已经从仁定巷搬到大巴窑,报纸的印刷就跟我们分离了,后来所有的印刷也都集中到裕廊的印刷中心进行。一直到2000年以后,投资更优质的印刷机仍是报社“先进性”和财力雄厚的最佳展示。原本印刷早报的机器印刷的彩色版数有限,有些版面只能是黑白的,增加了全彩的生产线,我们的报纸版面可以更缤纷,更具吸引力。

  百年来印刷机器不断改良进步,一百年前是怎样一种油墨味,我不知道,但是一百年沧海桑田,我们和过去的最大连接点,恐怕也就是油墨味与印刷机。陈嘉庚先生当年创办《南洋商报》,除了以商养文,推动教育之外,正是与印刷机有关,他的生意促使他购买印刷机来印制发票、收据、产品商标及包装盒等,印刷机可以更充分利用。何况自己印制报纸广告,能够省下在其他报章刊登广告的费用。

  冠病疫情发生前,我每年农历新年时还会到裕廊的印刷中心给印刷部同事拜年。他们当中不少原本每天来回新柔长堤,疫情期间无法往来时,他们有的选择留守印刷厂继续为我们印制报纸。当时我和康威(前报业控股副执行长)还去探访他们。一踏入那栋楼,闻到那股味道,仁定巷关于我们与油墨不可分离的记忆就会回来。

  最近,我跟年轻同事说起这股油墨的味道时,他们礼貌而茫然的表情,清楚告诉了我,跨过这个一百年,这股油墨味必然将退离得更远。事实上,我现在每天面对的考验,恰恰是要带领同事在没有油墨味的世界里闯出一条新路来。

  没有纸张年代要用什么与过去连接?

  我只是自己心里想着,再过一些年,贯穿一百年的油墨味没有了,纸张没有了,我们将用什么与过去连接?或许,到时也没有人在乎与过去是否连接了。过去和未来,真的可以完全分割吗?

  中国《财新》的创刊人胡舒立来新加坡时,说要去看罗敏申路45-47号,后来又问我关于日本占领前《南洋商报》具体什么时候停刊。她的伯公,也就是她父亲的哥哥胡愈之的名字,印在今年华文媒体集团办公室内树起的“历任总编辑”墙上。根据中国方面的报道,在中国抗战时期,周恩来派了中共秘密党员胡愈之到新加坡,主持《南洋商报》的编务工作,宣扬中共的抗日主张。

  我们的资料室保存的显微胶卷,《南洋商报》从1941年10月1日开始就没有出版,《星洲日报》在那一天之后的报纸我们也没有找到。《南洋商报》和《星洲日报》9月30日的封面都是全版广告,翻过一页,报道都围绕着抗战时期“我军”的情况。《南洋商报》报道,“我官方发言人”称“我固守长沙至最后一刻,湘北战局我仍主动,敌打通粤汉企图断难实现”。《星洲日报》引述国民党将领薛岳:“寇又中我诱兵之计,长沙目前安如磐石,寇已被包围歼灭在即”。

  这一百年前面的日子,中国处在内忧外患的时局中,而我们的报纸,当时从海外华侨的视角关注“祖国”。

  这百年的后半段,我们用的已经是完全不一样的“我”的身份认同与视角。1971年新加坡建国总理李光耀在芬兰赫尔辛基演讲时,还明确划定新兴国家大众传播媒介的角色。我刚加入《联合早报》时上基本采访课,第一堂是老总林任君讲的。我记得他说《联合早报》编辑方针的第一条是:维护国家利益。当时我问他如何界定国家利益。不过,对于“国家”所指,我们都没有疑问,那是新加坡。

  政治认同上的“我”改变了,那我们跟历史怎么连接?《联合早报》的报头下,我们还坚持“南洋”“星洲”应该保留。我们要保留什么?我们的未来跟过去到底有什么关系?

  再说回我们树立的历史墙。上面前半个世纪左右出现的名字,要纯粹当作是一串人名自然是可以的,但是读懂它们,就能理出新加坡在这个区域、在华人世界中的位置,说出很多故事来。这些名字,属于早年南来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当中,国共两党的参与者都有,有的从中国来,有的曾经负笈日本、德国。我们要怎样去理解这个南来的现象?这样的一段历史,在今天有什么样的意义?

  《联合早报》今天还保留副刊,虽然名字更易了。我最初开始参与报纸管理工作时,在一些讨论中,见证了面对巨大的削减成本压力时,副刊的版数、内容和稿酬轻易就被归类在风花雪月底下,可有可无。当时老总在有限的范围内挺住了压力。如果没有经过华文报熏陶,纯粹从商业角度看,如此多的投入是奢侈的,尤其当他们的参照是英文报。英文报有这样轻松的部分,却能够吸引广告,利益即时变现,反观华文报固守的是一些毫无价值的东西,花钱费力。

  报章在中国的新文化运动乃至近代中国的改变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包括副刊。副刊成为知识分子远离庙堂后参与社会的思想场域,也成为文学耕耘的公开园地。这影响了在中国以外的华文报,形成华文报的传统,也形成华人世界的文化网络。在中国相对封闭的时候,在两岸还没有三通的时候,海外华人世界在这个网络中仍一直保持联通,其中有“商”的经济动力,但更重要的是彼此蓄留着“文”,一些价值观和文化记忆是相同的。

  新加坡在这个网络中,处在一个微妙的边缘上,与其他华人亦远亦近。因为我们有自己的国家身份,有自己多元种族社会的特殊性,加上同时受西方的影响更多一些,我们在这个网络中,相对于香港、台北等,跟这个网络显得距离比较远。在有油墨味道的年代,我们在报纸上通过文字的呈现,再延伸到主办的书展、文学节、论坛讲座等活动,表达我们的“近”,也因为我们的物理距离,因为我们的视线、观点和风格差异,展示了我们的远。但纵使是远,我们究竟仍在其中,仍然有共同的关怀。

  在油墨味道将尽的年代,这个联系网络的内部与网络外面的世界发生了巨变。一百年来我们见惯不同意识形态和各种势力竞争的刀光剑影,但是这一次,中国的自强、世界秩序的改变,我们得再重新思考新格局下的自己。

  不仅仅传播消息也是一座文化坐标

  我想起鼎盛时期的威尼斯城邦,海事、金融、贸易的经济活动尤其活跃,但是它的重要支撑是文化,因为这些因素,人才往威尼斯城邦集中。今天,南洋一隅也是资金、人才等集聚的中心,是华人与世界其他族群觥筹交错、思想激荡的中心。现在,处在这个中心的我们,仍在原来的文化网络里,但是新的格局已经出现。而在新格局下,新加坡的价值,和《联合早报》能够体现的价值,不无关系。我们既是报纸,又不仅仅是一份传播消息的报纸而已。在这个数码时代,我们仍执着于作这块土地上的文化坐标。我们凭什么执着?如何坚守?我们有开放而多元的优势,但是开放的优势要能够发挥,必得先有深度;多元要成为优势,必得先把各自的根扎深,否则都是流于表面与形式。而我们要有怎样的知识结构、眼光和胸襟,才能踌躇满志地走入下一个百年?

  仁定巷的报馆在工业区里,走到麦波申路的车站要经过很长的一段路。或许因为那是最初走过的路程,我的印象特别深刻。白天走这一条路,顶着太阳,汗流浃背。晚上下班,虽有街灯,却依然感觉前路漫漫,还要提防途中会有出人意表的际遇。所幸我的个性喜欢沉思,并且自得其所,镇静地认为路有路的难,却还是会走下去。(联合早报 李慧玲)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



相关主题:

融合站点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综合站点
  • 专题特色
  • 公益站点
  • 党政机关
  • 团体单位
  • 营业机构
  • 企业集团
  • 商家店铺
  • 个体执业
  • 个人站点
  • 私人主页
  • 辅助节点
  • 资讯摘要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媒体摘要
  • 时事热点
  • 观察瞭望
  • 潮声愿景
  • 世界国际
  • 军事战略
  • 交往合作
  • 政策政务
  • 经济产业
  • 社会发展
  • 科学技术
  • 综合资讯
  • 宣传报道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部门建设
  • 区域振兴
  • 民主法制
  • 时代精神
  • 时代风采
  • 时代人物
  • 理论实践
  • 改革创新
  • 基层民生
  • 公益慈善
  • 志愿行动
  • 本纪列传
  • 政风行风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作风建设
  • 效能评议
  • 纠风整风
  • 揭露曝光
  • 时风聚焦
  • 风气时评
  • 监督检查
  • 提醒警示
  • 纪检监察
  • 反腐问责
  • 风范表率
  • 案例借鉴
  • 综合分区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综合论坛
  • 时代参考
  • 时代博览
  • 历史大观
  • 学习园地
  • 学术论文
  • 问题研讨
  • 信息公开
  • 文学作品
  • 故事传说
  • 照片图片
  • 视频短剧
  • 专题专栏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潮流时尚
  • 名品名牌
  • 大众生活
  • 兴趣爱好
  • 创业就业
  • 协作共生
  • 拉抬推广
  • 打压限制
  • 会展节庆
  • 特殊主题
  • 自媒专栏
  • 专题集锦
  • 地方论坛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北京论坛
  • 天津论坛
  • 河北论坛
  • 山西论坛
  • 内蒙论坛
  • 辽宁论坛
  • 吉林论坛
  • 龙江论坛
  • 上海论坛
  • 江苏论坛
  • 浙江论坛
  • 安徽论坛
  • 福建论坛
  • 江西论坛
  • 山东论坛
  • 河南论坛
  • 湖北论坛
  • 湖南论坛
  • 广东论坛
  • 广西论坛
  • 海南论坛
  • 重庆论坛
  • 四川论坛
  • 贵州论坛
  • 云南论坛
  • 西藏论坛
  • 陕西论坛
  • 甘肃论坛
  • 青海论坛
  • 宁夏论坛
  • 新疆论坛
  • 台湾论坛
  • 香港论坛
  • 澳门论坛
  • 泛亚论坛
  • 欧洲论坛
  • 非洲论坛
  • 北美论坛
  • 南美论坛
  • 大洋论坛
  • 行业论坛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居民服务
  • 医药卫生
  • 餐饮住宿
  • 金融财税
  • 交通运输
  • 教育培训
  • 人力资源
  • 休闲娱乐
  • 租赁拍卖
  • 批发零售
  • 商务服务
  • 顾问咨询
  • 软件信息
  • 手工零活
  • 纺织服装
  • 鞋帽箱包
  • 珠宝配饰
  • 手机数码
  • 家电办公
  • 家居日用
  • 美妆养护
  • 母婴玩具
  • 轻工食品
  • 体育旅游
  • 家装建材
  • 房屋地产
  • 农林牧渔
  • 文艺文创
  • 媒体出版
  • 五金交化
  • 电子电气
  • 机械设备
  • 车辆船舶
  • 军工航天
  • 能源化工
  • 冶金矿产
  • 安防环保
  • 工程项目
  • 公共管理
  • 行业其他
  • 时代版务 开启/闭合版块帖文详细列表
  • 在线发稿
  • 版务规则
  • 共商网是
  • 公告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