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循财总理强调,新加坡须接受失败与试验,才能孕育创新与优质工作;政府将把焦点放在人而非岗位,确保无人被遗忘。(陈渊庄摄)
在更努力打造活力企业生态时,我国必然经历更多汰旧换新的过程。政府将更关注“人”而非“岗位”,并提供足够保障,让国人在面对冲击与变动时依然能保持信心与安全感。
黄循财总理星期三(9月24日)在参加国会施政方针辩论时指出,新加坡要开拓更多成功途径,需要强劲并具活力的经济支撑。但他强调,达到经济增长目标并非单纯追逐国内生产总值(GDP),而是着眼于改善民生、创造多元就业机会。
黄总理说,全球经济日益碎片化、贸易壁垒增多,新加坡必须加倍努力保持竞争力和活力。这包括继续吸引全球领先企业投资,同时激活本地企业生态系统。
他说,新加坡希望成为海内外初创企业和新兴公司的理想选择。“它们可能是寻求走向国际的本土公司,或是把新加坡作为亚洲基地的海外成长型企业。这些公司将塑造我国未来的成功。”
过度保护企业或催生“僵尸企业”
不过,黄总理说,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采取不同做法,因为并非所有企业都会成功,有些甚至会惨败。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朝野必然会呼吁政府介入,采取更多行动。
“但如果过度保护每家企业,就可能催生更多‘僵尸企业’,依靠人为支撑,反而扼杀更新和活力。这不是我们要走的道路。”
因此,他强调,我国不能只聚焦成功,也要学会拥抱失败与挫折。唯有不断试验,才能孕育更多创新企业。
黄总理指出,这个过程或许令人不安,但对创造新价值、推动经济发展,并最终为新加坡人带来新和更优质工作至关重要。
“我们的焦点必须是人,而不是岗位。企业可能会倒闭,岗位可能会消失,但每一名工人、每一名国人都重要,没有人会被遗忘。”
保障基本需求让国人更有信心与安全感应对变化
面对瞬息万变的动荡全球环境,黄总理承诺,政府会确保教育、医疗和住屋等基本需求保持可负担和可及,让国人以更大的信心与安全感应对变化。
他举例,住屋是上届政府任期内最大的民生课题之一,冠病疫情曾打乱建筑进度与新屋供应。但随着供应加快,目前已有充足的预购组屋和土地供建造私人住宅。
他坦言,住屋课题仍受关切,但相信情况会逐步改善,并承诺政府不仅会追上需求,还会超前建设,提供更多等候期较短的组屋,让国人在规划安居时更有保障。
更新制度以反映人口结构变化
随着人口寿命延长,黄总理指出,新加坡必须更新制度以反映人口结构变化。政府会通过健康SG计划(Healthier SG)、乐龄SG计划(Age Well SG)和乐龄社区(Age Well Neighbourhoods)项目等计划,加强医疗体系,并在本届任期内采取措施增强退休保障。
他说,政府正研究进一步举措,帮助国人在工作期间累积更多储蓄,以满足基本退休需求;对于竭尽所能仍不足以积累储备的人,政府将提供额外支持,确保他们能有尊严地退休。
同时,政府也会继续强化社会安全网,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在教育与过渡阶段提供更多支持,为残障者创造更多机会,并帮助遭遇挫折的国人重新站起来。
“挫折是人生的一部分。在新加坡,每个人都应有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机会。这是政府推出诸如技能创前程求职援助计划等项目的原因。”
旨在协助非自愿失业者重返职场的技能创前程求职援助计划,在2025年4月15日启动。截至8月31日,劳动力发展局接到超过7200份技能创前程求职援助计划的申请,其中约有2900份或四成获批准。
黄总理补充说,这项计划虽刚启动,但政府会确保它比其他国家失业保险制度更完善。
工人党非选区议员刘宇扬星期二(23日)在国会呼吁,政府为本地雇员设立冗员保险,全面保障在数码经济中面临职业不稳定的国人。(联合早报)
如果过度保护每家企业,可能催生更多“僵尸企业”,依靠人为支撑,反而扼杀了更新和企业活力。这不是我们要走的道路。——黄总理
我们的重点必须放在工人身上,而不是岗位。企业可能倒闭,岗位可能消失,但每一个工人、每一名国人都重要,没有人会被遗忘。——黄总理
手机摇一摇,自动推荐下一篇帖子
为您提供签名参考示例,引导用户事业迈向成功。长度限60字符以内